[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3077.5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时;糜晨曦;闻泉;王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C15/36 | 分类号: | F42C1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烘烤 敏感 特性 引信 传爆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包括盖片、泄压环、管壳、封隔套、炸药装药和底片。所述引信导、传爆管沿炸药装药的外壁沿其径向设有泄压环,泄压环由多孔的泡沫金属制成。封隔套由铝箔或纸或锡箔制成,包覆炸药装药,形成结构约束,但不影响炸药装药气体产物泄放到泄压环内的气孔中。在正常起爆时,炸药装药输入端直径满足引爆要求,可以正常起爆且威力输出充足。当遭受烘烤环境时,炸药装药初期热分解气体产物泄放到泄压环内的气孔中,无法形成燃烧转爆轰所需的压力环境,炸药装药只发生缓慢热分解或燃烧,但不会形成爆轰,无法引爆下一级装药,从而实现引信导、传爆管烘烤不敏感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引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
背景技术
现有非不敏感引信导、传爆管在受到火灾等高温烘烤的极端环境影响时,其内部装药会发生热分解。初期热分解气体产物在引信导、传爆管壳约束下发生压力积聚。引信导、传爆管内装药达到点火温度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就会快速完成燃烧转爆轰,并且反应产生的威力与正常起爆时的威力相当,可以直接起爆下一级装药,最终造成弹药在极端高温烘烤环境下爆炸,甚至有殉爆周邻弹药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危险,严重威胁武器系统、运载平台和作战人员安全。
不敏感引信技术主要用于航弹引信、舰载弹药引信等易遭受极端环境的引信中,用来防止引信在受到火灾等高温烘烤的极端环境影响时起爆下一级装药,避免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失。不敏感引信在遭受意外环境影响时,其装药反应产生的威力相比正常起爆时的威力大幅下降,甚至不发生反应。现有引信钝感化设计途径主要是提高引信导、传爆管内装药本身的钝感性,但采取该措施后又带来起爆难度增加的问题,需要提高起爆元件的起爆威力,随之又会给隔爆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既可作为导爆管,也可作为传爆管),以解决引信导、传爆管在受高温烘烤影响作用时意外引爆下一级爆炸元件或装药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包括盖片、泄压环、封隔套管壳、炸药装药和底片,管壳为圆筒状,其一端封闭作为输入端,另一端开放作为输出端,输入端中心设有一个圆孔;盖片、炸药装药和底片依次装填在管壳内,其中盖片位于输入端,在炸药装药的外壁沿其径向设有泄压环,泄压环外壁接触管壳,顶部接触盖片,封隔套设置在炸药装药和泄压环之间,底片位于输出端,通过管壳收口固定。
所述泄压环由多孔泡沫金属制成,在炸药装药遭受烘烤环境时,初期热分解气体产物泄放到泄压环内的气孔中,无法形成燃烧转爆轰所需的压力环境,炸药装药只发生缓慢热分解或燃烧,但不会形成爆轰,无法引爆下一级装药,从而实现引信导、传爆管的烘烤不敏感特性。
进一步地,泄压环呈圆筒状,圆筒的内壁自输入端向输出端呈渐阔喇叭形。
进一步地,泄压环呈圆筒状,圆筒的内壁自输入端向输出端呈圆柱形。
进一步地,泄压环呈圆筒状,圆筒的内壁自输入端向输出端依次为渐阔喇叭形、圆柱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导、传爆管遭受烘烤环境时,初期热分解气体产物泄放到由多孔泡沫金属制成的泄压环内气孔中,无法形成燃烧转爆轰所需的压力环境,炸药装药只发生缓慢热分解或燃烧,但不会形成爆轰,引信导、传爆管仅依靠自身结构设计实现的不敏感特性就可以解决在受高温烘烤环境影响作用时引爆下一级爆炸元件或装药的问题,不需要更换为更为钝感的导、传爆药品种,因而不会给起爆完全性以及由此又给隔爆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具有烘烤不敏感特性的引信导、传爆管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3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