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2205.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郑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4 | 分类号: | A61F9/04;A61B5/0205;A61B5/11;A61B5/369;A61B5/398;A61B5/291;A61B5/297;A61B5/27;A61B5/256;A61B5/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 11744 | 代理人: | 赵礼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包括眼罩本体以及第一生理传感器,第一生理传感器包括设置于眼罩本体上的用于采集脑电信号的至少五个脑电电极,至少一个脑电电极设置于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额部中间的位置,至少两个脑电电极设置于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两侧太阳穴的位置,至少两个脑电电极设置于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两侧耳后乳突的位置。该第一生理传感器的布局设计,可保证睡眠质量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睡眠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罩。
背景技术
当前,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睡眠可以恢复精神、消除疲劳,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短期失眠会导致精神疲惫,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失眠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问题。
医疗睡眠监测的黄金标准是采用多导睡眠仪对被测者进行多生理参数的监测,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张力图等,其中实施脑电的监测需要在被测者头部粘贴多个湿电极,电极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涂抹导电膏,电极通过导线将信号传导至睡眠监测设备。这种方法连接复杂、操作繁琐且被测者会因多种导线而行动受缚,从而导致睡眠检测准确性降低。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银/氯化银湿电级存在长时间使用易导致皮肤过敏,导电胶干涸后,会出现检测信号下降等缺点。将导电材料通过机织、针织等方式制备的织物电极,将可以较大程度的解决湿电级带来的负面影响。织物电极有着与衣物相同的触感,适合长期穿戴监测,同时具有导线可内置、可以与检测装置融合为一体的优点。但是,目前并不存在可以准确采集数据、准确评估睡眠质量的可穿戴设备。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910221871.9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睡眠监测装置,可通过采集脑电、眼电与肌电信号分析睡眠情况,但其采集信号的其中两个电极位置位于外眦外侧与下颚处,使得佩戴难度增加,舒适度降低,且信息采集也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821009634.3提供了一种用于脑电采集的智能眼罩,采集双通道脑电信号,但其参考电极位于人体鼻梁的两侧,未曾考虑不同人鼻梁高度不同,电极采集信号时,易滑移产生噪音导致用户生理信息的采集不准确。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420013338.6提到了一种睡眠检测装置,仅使用了眼电信号对睡眠进行分析,数据维度少,较难对睡眠质量进行准确评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710493879.1提出了一种具有综合功能的智能睡眠监测眼罩,通过采集眼电信号,使用内置陀螺仪检测睡眠活动状况,进而分析睡眠情况,但其未提及如何处理采集到的生理电信号,而且未采集和分析脑电信号,可能导致无法准确评估睡眠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可穿戴设备,以提高用户睡眠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眼罩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上的第一生理传感器,其中,
所述眼罩本体在使用状态下至少覆盖用户的眼睛、额部和耳后;
所述第一生理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上的用于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的至少五个脑电电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脑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额部中间的位置,至少两个所述脑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两侧太阳穴的位置,至少两个所述脑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两侧耳后乳突的位置。
示例性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生理传感器,其中,
第二生理传感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上的用于采集用户的眼电信号的至少两个眼电电极,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眼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左侧眼角外上方的位置,至少一个所述眼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对应于用户的右侧眼角外上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技术大学,未经深圳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爬壁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投料机构及炒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