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025.4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1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程佩琪;文世冬;谢锋;邹李潇;徐哲峰;冷翔;田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8 | 分类号: | A61L2/08;A61L2/2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徐好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辐射 灭菌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屏蔽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屏蔽壳体内部依次设有进料屏蔽墙、电子束灭菌腔及出料屏蔽墙,进料屏蔽墙上设有与第一进料口上下错开的第二进料口,出料屏蔽墙上设有与第一出料口上下错开的第二出料口,第一进料口处设有进料传输机构,第一出料口处设有出料传输机构,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穿设有灭菌传输机构,进料传输机构与灭菌传输机构之间、以及灭菌传输机构与出料传输机构之间分别设有升降转运机构。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方法,包括S1、进料;S2、电子束对待灭菌物料进行灭菌;S3、出料。本发明生产效率高,能够有效屏蔽灭菌时产生的X射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束灭菌法是辐射灭菌法之一,是指将物品置于适宜的电子发射器发送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辐射灭菌。
由于辐射消毒灭菌彻底,无污染、无残留,辐射消毒灭菌不需加热,穿透力强,加工时不需要打开产品包装,操作简单快捷,可连续作业,易于过程控制,消毒灭菌后的产品在密封状态下可长期保存。《中国药典》2020版已明确将辐射灭菌法纳入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现阶段的电子束灭菌设备由于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等特点,难以被广泛使用。专利文献(CN111278470A)公开了一种表面净化装置及操作方法,通过采用2个周向壁和锁定腔室、2个提升旋转装置并将传输方式改成上下迷宫式传输,从而屏蔽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向外逃逸,其结构非常复杂,并且将传输装置分成了多段,同时包含多种运动机构,可靠性低,生产效率较低。专利文献(CN104335290B)公开了一种电子线照射装置,虽然采用了3台小尺寸电子束发射器,从而降低成本,且灭菌效果较好。但是需要将待灭菌的物料旋转4次,每次旋转90°,并通过传输机构将物料在电子束发射器之间来回穿过4次,加工效率非常的低,不能用于高速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能够有效屏蔽灭菌时产生的X射线的电子束辐射灭菌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束辐射灭菌装置,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上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屏蔽壳体内部依次设有进料屏蔽墙、电子束灭菌腔及出料屏蔽墙,所述进料屏蔽墙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上下错开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出料屏蔽墙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上下错开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处设有进料传输机构,第一出料口处设有出料传输机构,所述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之间穿设有灭菌传输机构,所述进料传输机构与所述灭菌传输机构之间、以及灭菌传输机构与所述出料传输机构之间分别设有升降转运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转运机构包括两个同轴布置的转盘,所述进料传输机构、所述出料传输机构和灭菌传输机构位于两个所述转盘之间,两所述转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抓取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抓取部件为L型托板,所述L型托板的竖直部分与所述转盘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束灭菌腔内设有上电子束发射器、第一侧面电子束发射器和第二侧面电子束发射器,所述上电子束发射器位于所述灭菌传输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侧面电子束发射器和第二侧面电子束发射器相对布置于所述灭菌传输机构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束灭菌腔于所述灭菌传输机构的上方设有上电子束发射器并于灭菌传输机构的下方设有下电子束发射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传输机构为辊棒输送机,辊棒输送机位于所述上电子束发射器下方的辊棒的直径小于其余各处辊棒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元器件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体式多楔带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