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瓜类双断根嫁接育苗的砧木播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002.6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梅;张建;王朋成;张长坤;杨晓刚;陶珍;刘松年;王飞;夏新发;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30;A01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孙光远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瓜类双 断根 嫁接 育苗 砧木 播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瓜类双断根嫁接育苗的砧木播种方法。属于嫁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种子前处理,采用NaOH溶液初次浸泡瓜类嫁接砧木种子,再用水浸泡;托盘育苗,托盘内铺蛭石,浇水;播种,瓜类嫁接砧木种子嘴朝下插入蛭石中播种;覆盖地膜,置于育苗床或育苗温室中,继续培养。本发明显著提高育苗及嫁接效率,节约育苗空间,降低人工成本,为瓜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嫁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瓜类双断根嫁接育苗的砧木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瓜菜产业发展迅猛,呈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优势区域逐步集中、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特征。
然而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微生物菌群失衡、病虫害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生产中出现死苗、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产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瓜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嫁接技术”俗称“换根技术”,是将优良瓜菜品种(接穗)的根部,换成更加抗病、耐逆的植株(砧木)根系,形成新的完整植株。嫁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园艺生产,是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水肥吸收、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嫁接方法如插接、贴接、劈接等均保留砧木老根系,断根嫁接是在插接的基础上去掉砧木老根系,在嫁接愈合的同时诱导砧木产生新根,新生根系更具有吸收营养和抵抗病害的能力,这种技术效率更高,嫁接缓苗时间更短、成活率更高、根系活力更强、瓜菜品质更优,在瓜类蔬菜上应用较为广泛。
砧木第一片真叶显露(播后12~15天)即可进行断根嫁接,根部作为垃圾清理掉,现有技术中使用穴盘基质育苗会造成基质利用不充分、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对生产造成极大浪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于瓜类蔬菜双断根嫁接砧木的播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瓜类双断根嫁接育苗的砧木播种方法。
采用托盘育苗,托盘内铺蛭石,浇水,控制基质湿度,再将(葫芦、南瓜等)瓜类嫁接砧木种子插入蛭石中,留三分之一露在外面,控制播种密度,托盘上面盖一层农膜,置于育苗床或育苗温室中进行育苗。待砧木第一片真叶显现时(播种后12~15天),进行断根嫁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瓜类双断根嫁接育苗的砧木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前处理,采用质量浓度为0.9~1.2%NaOH溶液初次浸泡瓜类嫁接砧木种子1~1.5h,得种子A,将种子A再用水浸泡后得种子B备用;
(2)托盘育苗,托盘内铺2.0~2.5cm厚蛭石,浇水至湿度为55~60%,备用;
(3)播种,将种子B嘴朝下插入蛭石中播种,并暴露种子的三分之一;播种密度2500~3000粒/m2;
(4)播种后覆盖地膜,置于育苗床或育苗温室中,继续培养。
有益效果在于:NaOH可消灭种子上的病原菌,减少发病率,并且NaOH可消解种壳上的部分木质纤维,使种壳更容易开裂,从而缩短发芽时间。
蛭石来源广泛,根去除后消毒可重复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蛭石质地较轻,便于搬运,可降低人工成本。
故,种子的发芽时间可提前1~2天,出苗整齐,并显著提高种子脱壳率及成苗率。
采用上述密度进行砧木播种,砧木种子利用率、壮苗率、空间利用率均较高;在种子萌发前,控制白天和晚上的温度相差8℃~12℃,以控制昼夜温差,增加种子内胚乳的积累,促进种子萌发。
进一步的,NaOH溶液浓度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