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海洋微藻中提取裸甲藻亚胺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9904.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峰;唐志璇;王桂祥;邱江兵;纪莹;吴西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微藻中 提取 裸甲藻 亚胺 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海洋微藻中提取裸甲藻亚胺毒素(Gymnodimine,GYM)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处于稳定生长期的海洋产毒藻,按照55mL/L的比例向藻液中添加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磁力搅拌充分混合后,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收集下层有机相;将有机相离心、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毒素提取液。本发明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GYM毒素,提取步骤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提取效率高,毒素回收率可达87.5%,能够从大体积的产毒藻培养液中高效回收和提取毒素,为毒理学实验及毒素标准物质的制备提供充足的毒素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海洋微藻中提取裸甲藻亚胺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裸甲藻亚胺毒素(Gymnodimine,GYM)是一组含有环状亚胺结构的脂溶性海洋藻毒素,目前已确认鞍状凯伦藻(Karenia selliformis)和奥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ostenfeldii)可产生GYM毒素。该毒素可在贝类体内长期残留,并沿食物链向高营养级生物传递,直接影响海洋中鱼、虾及贝类捕食者,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GYM毒素可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医药应用价值,可作为分子工具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但此类毒素主要来源于海洋产毒微藻,通过产毒藻或染毒贝类提取纯度较高的标准物质,以满足毒素的常规检测、毒理学与药理学研究的需求。
目前GYM毒素的获取以室内大规模培养的产毒微藻作为毒素来源,但藻毒素的回收和提取面临困难。一方面,典型的产毒藻株鞍状凯伦藻的细胞体积小(30μm)、生长密度低(20000cells mL-1),且在培养体系中呈悬浮状态,收集藻细胞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离心、抽滤等过程中藻细胞极易破碎,造成毒素大量流失,导致毒素的回收率较低。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简单、高效的GYM毒素回收和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海洋微藻中提取裸甲藻亚胺毒素的方法,能够从大体积的产毒藻株培养液中快速、高效地获取GYM毒素,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提供的从海洋微藻中提取裸甲藻亚胺毒素的方法,是将萃取剂加入到GYM产毒藻株的培养液中进行萃取;经一定时间萃取后静置,收集下层有机相;然后将有机相溶液离心,收集下层液体,通过负压旋转蒸发浓缩得到毒素提取液。
作为实施例的具体记载,所述的产毒藻株以鞍状凯伦藻为例。
萃取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其在藻液中的添加比例为50-70mL/L,优选为55mL/L;
所述的藻细胞生长状态为进入稳定生长期的产毒藻株,密度约为20000cells mL-1。
所述的萃取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搅拌时间优选为5~10分钟,转速优选为2000~2400rpm。
所述的静置时间,优选为20~30分钟。
所述的离心过程,离心力优选为2400×g~4800×g,离心时间优选为5~10分钟。
所述的负压旋转蒸发,其中水浴温度优选为20~30℃,负压优选为0.05~0.07MPa,蒸发瓶转速优选为120~150rpm。
本发明提取毒素的步骤简单,易于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有机试剂消耗量少,成本较低;耗时短,提取效率高,毒素回收率可达87.5%,能够用于规模化提取藻毒素,可为毒理学实验及毒素标准物质的制备提供充足的毒素来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萃取剂、分散剂对GYM毒素的提取效果图。
图2是不同比例二氯甲烷对GYM毒素的提取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9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