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接触式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7244.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博;李新义;谢磊;陈荣耀;吴彦伟;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佛山信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29 | 代理人: | 唐杏姣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左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除尘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接触式除尘器,包括箱体、喷淋装置、导气组件和喷液装置;箱体内设有空腔,空腔包括混合区和储存用于吸附灰尘的液体的沉淀区,混合区和沉淀区连通;混合区位于沉淀区的上方;箱体上设有分别与空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喷淋装置的喷头位于进气口的上方;导气组件位于沉淀区,导气组件包括挡板和导气管,挡板与箱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挡板上设有与混合区和导气管连通的通孔,导气管远离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液面下方;喷液装置的喷射头位于沉淀区,沿气体的流动方向喷液装置的喷射头位于导气组件的上游;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口、导气管和出气口。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接触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环保设备是指用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而由生产单位或建筑安装单位制造和建造出来的机械产品。然而,在使用环保设备过程中,很多环保设备需进行除尘作业。而对于除尘要求不高的除尘设备,多采用水流实现喷雾式除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气体与水只发生一次性接触,气体中的灰尘去除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人们的除尘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由于气体与水只发生一次性接触,气体中的灰尘去除效率不高,无法满足人们的除尘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接触式除尘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接触式除尘器,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混合区和储存用于吸附灰尘的液体的沉淀区,所述混合区和所述沉淀区连通;所述混合区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箱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喷头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
导气组件,所述导气组件位于所述沉淀区,所述导气组件包括挡板和导气管,所述挡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混合区和所述导气管连通的通孔,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延伸至液面下方;
喷液装置,所述喷液装置的喷射头位于所述沉淀区,沿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喷液装置的喷射头位于所述导气组件的上游;
所述气体依次通过所述进气口、导气管和出气口。
上述多接触式除尘器,通过设置有箱体,且设有混合区和沉淀区,实现气体的多次除尘作业;通过在进气口的上方设有喷淋装置,利用喷淋装置喷射出液体,使液体与气体混合,最终使液体与灰尘结合而掉落至沉淀区;通过在沉淀区设置有导气组件,且使用空腔依次通过进气口、导气管和出气口,从而利用挡板阻挡气体和导气管对气体的导向作用,同时,导气管的一端延伸至液面下方,从而使气体与位于沉淀区的液体充分接触,提高液体与灰尘的结合率,最终提高灰尘的除尘率;通过设置有喷液装置,利用喷液装置位于沉淀区的喷射头喷射用于吸附灰尘的液体,进一步地提高除尘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组件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导气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液装置包括环形导轨、动力源和多个喷射组件;所述喷射组件与所述环形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控制所述喷射组件沿所述环形导轨运动;所述环形导轨与动力源均安设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喷射组件的喷射头延伸至所述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与所述沉淀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槽的内壁轮廓为漏斗状。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槽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排渣口的端盖。
进一步地,还包括混流装置,所述混流装置包括安装架、驱动组件和搅拌块;所述安装架安设于所述端盖的外表面;所述驱动组件安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搅拌块的旋转运动,所述搅拌块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端盖位于箱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7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