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6853.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阳光;陈晓忠;陈珺;赵丹睿;顾睿翎;陈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263 | 分类号: | D06M15/263;D06M13/152;D06M15/53;A61L26/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百年育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68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愈合 创面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医疗用伤口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木醋茶多酚混合液、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区别与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了一种快速愈合创面的水凝胶,根据补给创伤处所需的愈合分子,从而加快了难以愈合部位的自愈功能,同时该水凝胶的防水性有效的拦截了外溢的血夜,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通过适量的配比和个人身体的抗性进行特殊配比,而后选取身体可容纳的元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排斥药物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最大程度的减小了伤口恶化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伤口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它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大量体积的水而不溶解,由于存在交联网络,水凝胶可以溶胀和保有大量的水,水的吸收量与交联度密切相关,交联度越高,吸水量越低。这一特性很像一种软组织。水凝胶中的水含量可以低到百分之几,也可以高达99%。凝胶的聚集态既非完全的固体也非完全的液体。固体的行为是一定条件下可维持一定的形状与体积,液体行为是溶质可以从水凝胶中扩散或渗透。
目前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导致与之相关的压疮、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慢性创面也呈现出高发病率。北京协和医院章静波教授介绍说,临床常见伤口已由急性创伤转为慢性创面为主,各种创伤、烧伤、烫伤、术后创口不愈合、褥疮、糖烂足、臁疮(俗称烂腿)所致的慢性伤口已经跃居发病率的首位;
因此根据上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针对难以愈合的情况具有止血和快速回复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了对慢性难愈合创面伤口的修复优点,能够有效的减少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病痛。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有愈合创伤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木醋茶多酚混合液、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丝。
作为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内部均含有苯基团,含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组成的混合物,或甲基丙烯酸-2-苯氧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4-苯甲酰基-3-羟基苯氧基)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以及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磷酸二苯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环己基苯甲酯组成的混合物,多种组合混合物可以减小少部分患者对个别成分组合而产生的布料效应,可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作为优选,木醋茶多酚混合液主要成分的PH3程度的酸性液体,与食醋的成分和色调极为相似,且含有K、Ca、Mg、Zn、Ge、Mn、Fe等矿物质,此外还含有维他命B1和B2,融合茶多酚液搅拌而成,木醋茶具备的诸多矿物质可以补充患者在伤口愈合时候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加快愈合的速度。
作为优选,交联剂为苯乙烯、a-甲基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醛、氮丙啶中的任一种,不同中嘞的交联剂可以针对不同的混合比例产生不同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作为优选,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一种化学品,其分子式为(C3H3O).(C2H4O)n.(C3H3O2),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具有高沸点、低挥发的特点不易流失。
作为优选,通过TEMPO氧化法制备获得的纤维素纳米纤丝溶于水中,再加入甘油,之后将溶液进行脱泡处理,脱泡后的溶液经干燥处理后即获得纤维素纳米纤丝膜,增添的甘油具有防护的作用,可以增强整体的韧性,脱泡处理起到过滤的效果,使得最后获得的纤维素纳米纤丝膜更加的纯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