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网络的供应链协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6437.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聪;黎小华;周旭郸;谢洪彦;谭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0;H04L67/06;H04L9/40;G06Q10/06;G06Q30/06;G06F16/25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供应 协同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网络的供应链协同系统,属于配套生产制造多业务管理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应用服务器、内部数据库服务器、内部文件服务器、公有云应用服务器、公有云移动应用服务器、公有云数据库服务器和公有云文件服务器,所述内部数据库服务器与公有云数据库服务器以数据摆渡形式进行数据传递,内部文件服务器与公有云文件服务器以数据摆渡形式进行数据传递,公有云应用服务器以安全网闸形式访问内部应用服务器。本发明能够实现跨组织单位的多网络和多业务信息交付协同;实现更时效,更精准,相对传统更方便和更全面的多网络业务及时协同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配套生产制造多业务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网络的供应链协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多网络的离散制造主承制单位开展的科研设计以及批量总装生产的计划任务下,开展组织众多供应商在有计划的时间节点提供众多品类物资,以保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批量供货阶段的协同配套供货,完成开发或制造交付任务是一个整体的行业协同配合,而这协同过程又严重被主承制单位的多网络的要求变得效率不高、管理成本高、人力投入大,且无法控制避免人为出错风险。
目前在解决这类多网络的制造单位的协同问题上,大多还是以未涉及多网络的场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是以下场景的供应链协同应用:
1、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协同
离散制造行业的产品开发过程不仅包含内部的开发过程,同样也包含与异地研发机构之间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大多企业基本停留在用传统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内网部门之间的协同,但不能有效的解决外部开发设计协同问题。
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离散制造业上下游间协同模式更加的常态化;同时,众多企业设立了异地研发中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部分数据管理系统都提供了分布式设计开发协同方案,但也只是在更广的单位内部之间完成开发设计协同。
2、物资的采购过程协同
在完成开发设计后,涉及到物资的采购实现过程,大多离散制造企业会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采购价格、订单、交货信息进行管理,但对采购过程中需要发给外部供应商的设计数据,大多没有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是通过系统外,邮件、光盘、U盘、或者ftp服务器的交付循环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难以管理和跟踪;二是难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发放容易出错,甚至导致开模错误;且这些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安全、业务审批、行为审计的综合管理需求。
公开号为CN 103218702A,公开日为2013年07月24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用户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包括在线开放平台、在线数据交换平台、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服务器、快递管理服务器、仓储管理服务器和计划中心;其中,在线开放平台与外部企业服务器以云方式相联接;在线开放平台用于转发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在线数据交换平台对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进行转换;供应链/电子商务管理服务器用于进行商品信息管理业务、采购业务、销售业务、退厂业务与销退业务;快递管理服务器完成配送业务;仓储管理服务器完成出库与入库业务;计划中心实现协同管理与收费业务。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多用户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能用于电商物流管理,资源浪费小。但是,不能实现跨组织单位的多网络间更精准的、更全面的多业务及时协同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网络的供应链协同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跨组织单位的多网络和多业务信息交付协同;实现更时效,更精准,相对传统更方便和更全面的多网络业务及时协同配合。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