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515.2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曹治东;李兴超;胡梦蝶;姚海;何苗;张鑫;晁瑞;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代理公司: | 重庆项乾光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4 | 代理人: | 马光辉 |
地址: | 400014***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韧带 重建 手术 胫骨 隧道 定位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包括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胫骨定位器包括固定段和夹持段,夹持段的左端头上间隔设有两个定位头,两个定位头的中间的间隔位置设有定位孔,定位导管和胫骨定位器都为圆形空管制成的;还包括有一个定位套筒,定位导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导管通过定位套筒固定在固定段,定位导管也水平穿接在定位套筒内,定位导管的轴心和定位孔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得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骨隧道开孔更加的准备,韧带穿接更加的快捷,使得手术效率更高,更安全,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背景技术
后交叉韧带损伤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3%~20%,常由膝前受到撞击或屈膝位跌倒所致。单独损伤较少见,易并发其它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对胫骨向正后方移位提供95%的阻滞力,限制内外翻及外旋,缓解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之间的压力。后交叉韧带断裂不经治疗将导致髌股关节炎和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后交叉韧带断裂损伤时需积极采用关节镜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的难点在于后交叉韧带的下止点位置深在,位于胫骨近端后侧、胫骨平台下,此部位关节镜下视野欠佳。另外,后交叉韧带重建时,胫骨骨道内口距离腘窝处血管神经束距离较近,膝关节伸直位,骨道内口距离血管神经束平均距离约6mm,术中建立胫骨骨道时存在损伤血管神经束的可能性。为解决目前的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骨道的制备,目前采用术中建立内后侧入路,清理膝关节后纵膈处组织,显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监视下打入导针及钻头。同时,术中采用膝关节屈曲90°位,研究发现。膝关节屈曲90°,腘窝血管神经束将向后方移动,距离胫骨骨道内口距离平均可超过24mm。术中建立膝关节内后入路,会增加手术时间,文献报道,对于同一术者来说,这些操作,平均耗时约20分钟。虽然这些操作可进一步减少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但是目前文献报道中,血管神经损伤依然是此类手术的一大重要并发症。一旦术中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术中切开修补血管神经束,术后长时间膝关节固定。这不仅仅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对病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将超声非常严重的影响,丧失膝关节活动度几乎成为必然。
目前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大多是采用人工找点进行隧道建立,采用关节镜观察,然后医生靠自身的经验估计进行钻孔,这样钻孔很可能会由于医生的手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钻针偏移,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极大的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且人造韧带通过隧道非常的困难,需要对人造韧带从胫骨隧道里慢慢的往里送,效率非常低,耗时长。
综上,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定位不准和韧带穿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用胫骨隧道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胫骨定位器和定位导管,所述胫骨定位器包括固定段和夹持段,所述固定段水平设置,所述夹持段为U字形,所述夹持段的左端头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头,所述两个定位头的中间的间隔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导管和所述胫骨定位器都为圆形空管制成的;还包括有一个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段上,所述定位导管通过定位套筒固定在所述固定段,定位导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定位套筒内开设有与定位导管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定位导管也水平穿接在定位套筒内,定位导管的轴心和定位孔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未经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