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的测试总成、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7113.0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9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罗力成;罗力元;戚亚克;李栋梁;周宝海;尹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圣龙智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3 | 分类号: | G01M13/003;G01M13/025;F04B5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油泵 功能 测试 总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的测试总成、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本发明集变速箱油泵性能测试和功能阀性能测试于一体,其中,本发明采用标定油路来匹配适应不同变速箱油泵的管径,极大程度的模拟变速箱油泵在安装到变速箱内后的真实流阻,提高变速箱检测的精确性;同时,本发明采用动态油压测试油路、静态油压测试油路模拟变速箱油泵在变速时,变速箱油泵上各个功能阀对应的不同流量以及压力等工况,实现变速箱流量与压力的匹配,满足客户对各类型变速箱的需求,也实现油泵上各个功能阀的真实模拟测试,提高测试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的测试总成、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变速箱作为汽车的核心动力输入机构,其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加上变速箱性能不合格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因此,变速箱在出厂前一般都要进行性能检测。评判变速箱性能指标的手段主要包括变速箱油泵的性能测试和功能阀的性能测试。
一般在进行变速箱油泵性能测试时,要测试出变速箱油泵在不同油温、不同转速下油泵的出口压力与流量关系的曲线,然后与规定的不同油温下油泵的出口压力与流量关系的曲线进行比对,从而得出变速箱油泵的性能是否达到规定的合格要求。
在变速箱油泵的性能测试中,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变速箱油泵的真实流阻,通常通过两个可以调节的流阻阀,通过调节流阻阀的开口大小改变油液的流量,从而真实模拟变速箱油泵流阻;但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一些极限工况下(比如低温工况)时,由于测试装置与变速箱油泵真实流阻结构上的差异,变速箱油泵在测试装置上的性能与安装到变速箱内后的实际性能表现依旧存在极大差异,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变速箱油泵性能。
此外,现有的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的性能检测是分开在两台设备上进行的,尤其在功能阀的性能检测上,需要针对每一种功能阀设计特定的测试设备,导致设备通用性差,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不管是变速箱油泵性能测试还是功能阀性能测试,都是通过将机油提高到一定的压力后送到变速箱的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上,都只能测试变速箱油泵或功能阀的最大范围值,无法满足用户根据变速箱不同负载进行微调匹配的需求,无法模拟变速箱在真实工作状态下的工况负载,降低变速箱检测的精确性,容易因变速箱性能检测不合格而容易引起重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的测试总成、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变速箱油泵和功能阀测试精确度低,无法真实模拟变速箱油泵、功能阀在变速箱内的工况负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油泵和功能阀的测试总成,包括:
待检测的变速箱油泵,该变速箱油泵包括进油口、出油口,所述变速箱油泵内设有待检测的功能阀组,所述功能阀组包括需动态切换强、弱油液进行检测的第一类功能阀以及需要持续供油检测的第二类功能阀;
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可调节油箱内油液温度的调温油路;
总驱动马达,与变速箱油泵连接以抽取和加压油液;
本体测试油路,该本体测试油路包括进油管、出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进油口接通,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出油口接通,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以及出油管的另一端均与油箱接通;且所述出油管上沿油液流动方向依次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计、至少一个调节阀,所述出油管上对应调节阀处并联有可进一步调节匹配变速箱油泵管径的标定机构;所述变速箱油泵与第一流量计之后的出油管之间还接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用以计量流过变速箱油泵的流量,当变速箱油泵发生泄漏时,第二流量计的计量少于第一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圣龙智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圣龙智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7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