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2743.4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3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宋子岭;崔宏伟;杨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28 | 分类号: | E21C4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化 生产 特大型 露天 煤矿 采区 转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特大型露天煤矿划分为多个开采区;确定其二采区的合理宽度;工作面推进至二采区深部境界分界线时,开始转向;对扇形转向期间的排土进行规划,并计算扇形转向期间的剥离物排弃运距情况,确保转向方式为最优方式。本发明基于对三种转向时的过渡方式比较,选择出在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中最适用的采区转向方法,在最终选择的“L”形扇形中克服了纯扇形转向在转向过程中有工作线逐渐变长的阶段,而且降低剥采比、均衡工作线南北转向角度,同时内排跟进效果好,转向外排量少,转向运距短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露天开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矿山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确保矿山产量,相邻采区需要贯通,在贯通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采区过渡的问题,在转向过渡期间,开采程序及转向方式等对露天矿生产成本有很大影响,有时会遇到原煤接续紧张、运距高差增加、内排空间紧张、复垦条件困难等问题。采区转向方式直接影响到露天矿过渡期间外排量、剥离物排弃运距、产量的接续、生产剥采比等,严重影响露天矿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露天矿在采区转向时,应提前对转向方式进行论证与研究。但是在露天矿地质资源条件、生产工艺、采区划分方案等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可能存在多种技术可行的采区过渡方式。但是,在多种技术可行的情况下,我们在选取采区过渡方式则需要结合露天矿开采工艺、内排方式、开拓运输系统、露天矿总平面布置等方面,从经济效益、技术管理等方面确定一套最优的可行的采区过渡方案。如果过渡期剥采工程进度计划安排不当,将导致露天矿因采煤接续不上而减产,甚至停产。转向过渡期间,开拓运输系统复杂化,如果布置管理不当,将会使运距增大,运输系统混乱,影响露天矿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步骤简单,使用效果好,能够缩短开采时间提高开采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特大型露天煤矿划分为多个开采区,首采区位于矿田中部,向西南方向推进,到西部境界后向北转向进入二采区的开采,将露天矿北部采区平行划分,转向时对其进行重新拉沟;
步骤二:确定其二采区的合理宽度;
步骤三:工作面推进至二采区深部境界分界线时,开始转向;
步骤四:对扇形转向期间的排土进行规划,并计算扇形转向期间的剥离物排弃运距情况,确保转向方式为最优方式。
优选地,在步骤三中,分别从扇形转向开始时开采工程位置、扇形转向45°时开采工程位置和扇形转向结束时开采工程位置开始转向。
优选地,在步骤二中,在露天煤矿采区宽度既定的条件下,露天矿生产规模随工作面推进强度的降低而减小。
由上,本发明的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基于对三种转向时的过渡方式比较,选择出在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中最适用的采区转向方法,在最终选择的“L”形扇形中克服了纯扇形转向在转向过程中有工作线逐渐变长的阶段,而且降低剥采比、均衡工作线南北转向角度,同时内排跟进效果好,转向外排量少,转向运距短等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全机械化生产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过滤装置
- 下一篇:电芯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