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评估四肢末端生理信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2317.0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贾迪;罗向红;杜联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21;A61B5/026;A61B5/1455;A61B8/06;A61F7/00;A61H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四肢 末端 生理 信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评估四肢末端生理信息的装置,所述可评估四肢末端生理信息的装置包括座椅、控制装置、手部监测装置和脚部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内部设有电源模块、处理模块、超声检测模块、激光检测模块、充放气泵;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外接电脑端;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设于座椅下方;所述手部监测装置分别固定设于连接管的顶部;所述脚部检测装置同样呈长方形结构,设于椅面下方,并与控制装置全部固定连接。其优点表现在:可通过监测四肢末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血压变化,反映微循环毛细血管舒张和收缩程度,有利于及时评估生理信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和及时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评估四肢末端生理信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四肢末端毛细血管功能反映了机体微循环状态,受神经-内分泌-体液微环境调节。毛细血管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管,分支相互吻合成网。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强,是氧气、二氧化碳、肌酸、乳酸、其它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交换要场所。毛细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结缔组织基底膜和外层周细胞组成。内皮细胞通过收缩或舒张改变毛细血管管径及管壁通透性,调节微循环,影响局部物质交换和代谢。内皮细胞还可节律收缩或舒张协助心脏将血液灌注到组织中。
毛细血管网遍布全身各脏器和组织,总横截面积大于主动脉内径数百倍。毛细血管网疏密程度差别大,一般仅小部分毛细血管轮流开发,受神经-体液调节。上下肢末端微循环分别受到颈丛、臂丛及腰骶神经支配。不同神经分别支配不同手指、脚趾的内外侧、远近端末梢毛细血管,控制其开放或收缩,影响局部微循环。因此,通过检测局部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以及演化指标,如内皮功能、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动脉压等参数,不仅能够反映局部微循环功能,而且可评估不同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还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血管内皮功能是指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与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控制血管收缩与扩张,其在脉动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和炎症、以及血流对激素、神经和机械刺激的反应平衡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无创定量微环境功能,不仅可以获取机体生理学指标,而且可以评估微环境代谢状态,反映微环境和植物神经功能。目前,定量人体微环境的唯一方法是用特殊的微循环显微镜进行眼环结膜微环境检查。然而上述检测方法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微环境代表性不强、检测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长期检测对人体损害大等。
中国专利文献:CN201280025620.X,申请日2012.05.30,专利名称为: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和系统。公开了一种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和系统,评估人受试者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包括监测来自所述受试者上肢的皮肤组织细胞的NADH荧光信号强度作为时间的函数,其中所述变化起因于通过阻塞和释放所述受试者的同一上肢内的血流造成的反应性充血。评估人受试者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系统,包括:用激发光照射所述受试者的上肢皮肤的装置、测量从皮肤发出的荧光信号强度并记录所述荧光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装置;和用于阻塞和释放所述受试者上肢内的血流的束缚装置。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655373.7,申请日2015.10.12,专利名称为:一种无创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装置。公开了一种无创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装置,包括三个血压袖带、袖带气压控制单元、充气泵、两个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及A/D采集电路、数据处理单元和显示模块,各血压袖带均具有独立的带有进气阀的进气通道和带有排气阀的排气通道,各血压袖带的进气通道与充气泵相连接,充气泵、各进气阀和排气阀由袖带气压控制单元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