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负压治疗敷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5928.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6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惠;刘敏;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泉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A61F13/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国诚精信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2 | 代理人: | 吴佳佳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大正路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治疗 敷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负压治疗敷料,包括鲁尔接头、罗伯特夹、导管、吸盘、聚氨酯海绵、橡胶扁形气囊、透气贴膜、水胶体和离型膜,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内部密封固定有高发泡的聚氨酯海绵,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一侧底部粘贴固定在透气贴膜的背面中心位置,所述橡胶扁形气囊与透气贴膜之间相接触的聚氨酯海绵与透气贴膜内的水胶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气贴膜背离橡胶扁形气囊的一侧内部设有水胶体,所述水胶体的外侧贴有离型膜,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另一侧底部粘贴在弹性支撑板上。本发明内部通过设置高发泡的聚氨酯海绵,能够保证负压气路的畅通,增加接触患者的舒适感,水胶体和皮肤的贴合性更好,可以更好的防水阻菌,降低感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扁形负压气路的负压敷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型负压治疗敷料。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现有的VSD技术基本配置包括负压源(包括医用吸引机、医院使用的中心负压装置或负压引流瓶等)、引流管、亲水性泡沫材料或其它医用疏水性泡沫材料或海绵类敷料或纱布类敷料(以下对上述医用材料统称多孔泡沫材料)、可粘贴密封薄膜和引流容器组成。接通负压源引流,可以将人体组织内的渗血、渗液、液化坏死的组织碎片以及脓液液化物质引流至引流容器内。上述技术可以将坏死组织和毒素、脓液等直接排出体外,避毒素重吸收,快速清洁创面,同时高负压吸引能够有效促进肉芽迅速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使用该技术,病患者可以3-7天内不需换药,避免交叉感染,降低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创伤的致死率、致残率。
但是针对特殊部位如背部,臀部,脚底等的负压治疗,传统的吸盘和引流管使患者完整皮肤部位有异物感,如果长时间承压,对完整皮肤有损伤。扁形负压管路和传统引流管相结合,既能保证负压通路畅通,又可增加舒适度,减少二次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负压治疗敷料,具备扁形负压气路可针对特殊承压部位的治疗更舒适,减少二次创伤风险,采用水胶体与皮肤贴合性和封闭性好的优点,解决了针对特殊部位不能长时间承压,对皮肤有损伤和负压通路不顺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负压治疗敷料,包括鲁尔接头、罗伯特夹、导管、吸盘、聚氨酯海绵、橡胶扁形气囊、透气贴膜、水胶体和离型膜,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内部密封固定有高发泡的聚氨酯海绵,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一侧底部粘贴固定在透气贴膜的背面中心位置,所述橡胶扁形气囊与透气贴膜之间相接触的聚氨酯海绵与透气贴膜内的水胶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透气贴膜背离橡胶扁形气囊的一侧内部设有水胶体,所述水胶体的外侧贴有离型膜,所述橡胶扁形气囊的另一侧底部粘贴在弹性支撑板上,所述橡胶扁形气囊背离透气贴膜的一侧上端连接有吸盘,所述吸盘上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鲁尔接头。
优选的,所述水胶体位于透气贴膜与离型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板的一端为矩形且靠近透气贴膜,所述弹性支撑板的另一端为圆弧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板的宽度略大于橡胶扁形气囊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吸盘和导管通过模具注塑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外表面靠近鲁尔接头的一侧固定有罗伯特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泉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泉志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5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