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831.2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浩;庞云;朱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循环(南京)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硝化 型絮团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具体步骤为:可以在常规养殖池外部培养,同时也可以结合硝化型絮团培养罐联合生产;本发明提供的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更智能,更简便,培养的絮团各项指标更稳定,为推动生物絮团的利用具有发展性意义,解决了基于养殖池外稳定高效的硝化型生物絮团的培养新思路,可以减少原位养殖池培养生物絮团时间较长的影响,快速有效培养出硝化型絮团,采用养殖池外培养,间歇式曝气方式可以更有效促进硝化型絮团的培养,而减少了对养殖对象存在的影响,所添加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硝化型细菌快速建立培养体系,促使其与病原菌竞争时,有效占据有利生态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由于肠道短、大比例利用蛋白质产能等生物学特性,饲料中仅约20-30%的蛋白质被有效利用,剩余部分被代谢或分解成氨氮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而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采用大量换水,以及专用设备和湿地进行水处理等方式是常用的污染物控制手段,但是前者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后者的处理成本、占地成本往往较高。
生物絮团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无机氮的同化作用或硝化作用,将氨氮最终转化为细菌物质或硝氮,是实现养殖水环境控制和零换水目标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但是当采用主要基于硝化作用的硝化型生物絮团技术的时候,养殖系统会有一个硝化作用构建的过程:氨氮逐渐升高,氨氮降低、亚硝氮随之升高,亚硝氮开始降低、硝氮浓度逐渐升高,直至硝氮浓度持续升高、氨氮和亚硝氮稳定在低浓度水平,在此过程中,当对水产动物有急性毒性的氨氮或亚硝氮浓度较高时,水产动物存在死亡风险。
授权公告号为CN11131707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促生物絮团形成的水质调节剂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水质调节剂包括聚羟基脂肪酸酯,蚯蚓粉,复合微生物,复合维生素等,成本较高,同时该些复合制剂需提前预混,破碎,过筛等前处理过程增加了人工成本。
研究表明,在使用硝化型生物絮团技术饲养水产动物的养殖池,从中取出适量的、已经构建好硝化作用的成熟絮团,接种进入新的养殖池,可以使新养殖池的生物絮团系统迅速获得硝化作用,避免硝化作用过程中的高浓度氨氮或亚硝氮积累,但是取出的成熟絮团已经在原养殖池中用于水产动物的养殖生产,可能携带水产动物病原,此外也有研究证实,残饵、粪便等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可以用于培养生物絮团、但这些水产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同样可能携带水产动物病原。
因此,研发一种基于养殖池外,不受水产养殖过程污染物干预的硝化型絮团的培养方法,在保证絮团培养质量的同时,可以减少传统原位养殖池絮团培养过程中给水产动物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常规絮团培养基降低了絮团培养过程中的额外成本,对于推动生物絮团高密度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通过实现可以在常规养殖池外部培养,同时也可以结合硝化型絮团培养罐联合生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方法,具体步骤为:可以在常规养殖池外部培养,同时也可以结合硝化型絮团培养罐联合生产。
所述在常规养殖池外部培养具体步骤为:
步骤1、添加自来水,曝气清除余氯,得到培养水体;
步骤2、向培养水体中投加硝化型絮团培养基,硝化型絮团培养基的添加量为2-4kg/m3,得到培养体系;
步骤3、加入硝化型絮团培养基的第1-4天,每8h向培养体系内投加一次碱剂,同时采用间歇式曝气对培养体系进行曝气;
步骤4、加入硝化型絮团培养基的第5-15天,每24h向培养体系内投加一次碱剂,同时采用连续曝气对培养体系进行曝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循环(南京)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智循环(南京)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凉水塔
- 下一篇:一种用于轨道系统的捷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