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惰性锂粉造粒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823.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亮;易兆丰;李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B01F15/00;B01F15/02;B01F9/0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曾凤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惰性 锂粉造粒机 | ||
本发明公开了惰性锂粉造粒机,属于锂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心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前后两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倾斜转轴,且倾斜转轴转动连接对应位置的铰接座内,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盘,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倾斜驱动架,且倾斜驱动架内固定连接有倾斜电机,有效提高搅拌效果的同时提升了惰性锂粉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后续补锂过程中的工艺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在不打开密封盖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生产制作惰性锂粉,大幅度降低了惰性锂粉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惰性锂粉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惰性锂粉造粒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领域。然而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膜),而固体电解质膜会消耗部分锂,造成锂的损失,且此不可逆的首次容量的损失直接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损失。为了弥补此过程中锂的损失,一种对电池极片进行补锂的工艺就应运而生。
补锂工艺分为化学补锂和物理补锂。物理补锂目前运用比较广泛且量产的有:锂粉添加补锂、锂带压延覆膜补锂、熔融锂真空镀膜补锂等。这几种工艺都是在电池极片的表面补锂,存在锂化程度不易控制、化学稳定性差、电池组装前需要移除锂箔,与现有商业化生产过程不兼容、设备投资大等缺点。
综上所述一种惰性锂粉补锂工艺的研发正在各大实验室及各大电池厂家进行之中。所谓惰性锂粉补锂工艺就是把不稳定的锂粉表面包覆一层Li2CO3,以改善其在干燥环境中的稳定性。然后在制浆过程中按比例加入浆料中,涂覆成极片,再在使用前对含有惰性锂粉的极片施加压力,使Li2CO3层发生破裂,使内部的锂粉与外部的电极活性材料、电解液发生接触。这种补锂工艺的优点是锂化程度可控、锂粉能完全溶解于电极中,无需取出、锂化动力学快等。
目前的惰性锂粉的制作方法是:把锂粉放置在充满惰性气体的反应器里,再通入氧气,使锂粉的表面先产生一层氧化锂(Li2O)膜。再通入二氧化碳并加热,让二氧化碳与氧化锂反应生产Li2CO3外壳。由于这种工艺是敞开式的,在连续性和环保方面很难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且难实现参数的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惰性锂粉造粒机,它可以实现有效提高搅拌效果的同时提升了惰性锂粉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后续补锂过程中的工艺效果,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惰性锂粉造粒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中心前后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座,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前后两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倾斜转轴,且倾斜转轴转动连接对应位置的铰接座内,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盘,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倾斜驱动架,且倾斜驱动架内固定连接有倾斜电机,所述倾斜电机的输出轴上键连接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底座与齿轮盘的下端啮合,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罐,所述密封罐的内部中空,且密封罐内腔中转动连接有旋转搅拌桶,所述密封罐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固定安装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贯穿密封盖设置,且搅拌桨的下端插入旋转搅拌桶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盖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气口、真空口和锂粉加入口,且进气口、真空口和锂粉加入口均与密封罐的内腔连通,所述锂粉加入口位于密封盖的上端靠近中心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罐的下端中心固定连接有搅拌桶转座,所述搅拌桶转座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桶转轴,且搅拌桶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旋转搅拌桶的下端中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