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91402.1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汉龙;常财;陈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顺顺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R4/66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伍时礼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避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避雷装置技术领域的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固定有底部壳,所述绝缘座顶部中部固定插接有针杆,所述针杆底部固定有导电板,所述针杆顶部固定有金属球体,所述金属球体顶部设置有多组避雷针,所述针杆外壁设置有防风加固件和导风件。本发明设置有防风加固件,通过传感器和感应元件的配合,使弧形挡风板始终保持与风向标相同的方向,使吹向针杆的风通过弧形挡风板的导向向两侧导走,减小针杆承受到的风阻作用力,避免了其出现断裂或其连接处出现松动等情况,同时部分气流经过处理件处理后进入导风道,进入分流支管一内的气流进入分流座从出风嘴喷出可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保证其使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在促进先进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由于雷区的面积较大,一般的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只是简单的固定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通过传电装置将电荷传进地面内。
现有的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一般包括固定在建筑物顶部的针杆、金属球体和避雷针,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恶劣的天气,如大风天气,在大风天气下,针杆处及连接处会出现晃动或松动等问题,导致针杆出现断裂或掉落的情况,进而使得避雷效果失效,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互联网的避雷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固定有底部壳,且底部壳顶部固定有绝缘座,所述绝缘座顶部中部固定插接有针杆,所述针杆底部固定有导电板,且导电板固定在绝缘座内,所述导电板左侧连接有接地线,所述接地线的左端贯穿绝缘座左侧,所述针杆顶部固定有金属球体,所述金属球体顶部设置有多组避雷针,多组所述避雷针顶部均固定有连接球,且连接球顶部设置有多组毛针,所述针杆外壁设置有防风加固件和导风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加固件包括活动套设在针杆外壁顶部的风向标,所述针杆外壁且处于风向标下方的位置活动套设有随动盘,所述风向标底部右侧固定有传感器,且随动盘顶部右侧固定有与传感器对应的感应元件,所述随动盘右侧通过支架与弧形挡风件左侧顶部固定,所述弧形挡风件底部与随动齿环顶部右侧固定,所述随动齿环通过轴承活动套设在底部壳外壁,所述随动齿环底部前侧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套设在驱动装置输出端,驱动装置固定在底部壳前侧内壁,且驱动装置输出端贯穿底部壳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挡风件包括固定在随动齿环顶部右侧的弧形挡风板,所述弧形挡风板内开设有呈L形的导风道,所述导风道顶部贯穿弧形挡风板右侧顶部,所述弧形挡风板右侧顶部固定插接有与导风道连通的导风处理件,所述弧形挡风板的左侧底部固定插接有与导风道连通的分流软管,且分流软管的另一端贯穿底部壳前侧右端且处于随动齿环上方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处理件包括固定插接在弧形挡风板右侧顶部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侧均为中空,所述固定座内腔右侧设置有框体,且框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滑块与固定座顶部和底部内壁的横向滑槽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框体内固定有滤网,滑块的右侧与横向滑槽右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导风道内顶部且处于固定座内的位置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随动叶轮一,且转轴前侧外壁通过蜗轮啮合有蜗杆,且蜗杆竖向活动设置在固定座内左侧,所述蜗杆外壁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套设有与框体对应的凸轮。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软管远离导风道的一端分别连通有分流支管一和分流支管二,所述分流支管一另一端连通有横向的分流座,且分流座横向固定在底部壳内顶部且处于驱动装置上方,所述分流座底部均匀设置有与驱动装置对应的出风嘴,分流支管二另一端连通有加固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顺顺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顺顺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14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内科给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