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及桩式顶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1125.8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勇;顾国荣;江岳春;陆陈英;丁烨;杨明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27/48;E02D27/12;E02D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曹莉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桩基 建筑物 整体 纠偏 方法 桩式顶升 装置 | ||
1.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沉降较大侧进行锚杆静压桩跳压施工;
2)完成压桩后采用千斤顶作为稳压系统维持压力暂不封桩,抑制沉降较大侧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3)在沉降最小侧跳压锚杆静压桩,并施加预应力随压随封;
4)完成压桩后,在建筑物沉降较大侧借助桩式顶升装置利用先期施工的锚杆桩作为反力支点进行桩式顶升施工;
5)顶升完成后,顶升区域锚杆桩再进行封桩处理;
6)最后进行板底注浆,待节点处理达到指定强度后,分批撤除桩式顶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施工之前,需要首先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倾斜情况,划分沉降最小侧和沉降较大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顶升施工之前,需提前计算好各个顶升位置的顶升量,计算好总的顶升压力不超过顶升区域锚杆桩总承载力特征值的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顶升位置千斤顶最大承载力根据需施加最大力的1.2倍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桩基建筑物整体顶升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顶升过程中控制顶升数率及各区域顶升量的梯度变化。
6.用于权利要求1-6中的桩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式顶升装置包括底板(1)、竖向构件(2)、锚杆静压桩(3)、反力锚杆(4)、锚杆连接套筒(5)、锁固螺母(6)、反力梁(7)、千斤顶(8)、传力型钢(9)、支点联系梁(10)、抗剪件(11)、混凝土(12);所述底板(1)设置于底部的土层上;所述竖向构件(2)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锚杆静压桩(3)穿设于所述底板(1)中;所述千斤顶(8)顶住传力型钢(9)穿入所述锚杆静压桩(3)中的混凝土(12)中;所述千斤顶(8)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反力梁(7);所述反力梁(7)与所述底板(1)平行设置,所述反力锚杆(4)垂直贯穿所述反力梁(7)与所述底板(1);所述反力锚杆(4)上设置有所述、锚杆连接套筒(5);所述反力锚杆(4)与所述反力梁(7)结合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支点联系梁(10);所述支点联系梁(10)上方还设置有锁固螺母(6)将所述反力锚杆(4)固定于所述支点联系梁(10)上;所述传力型钢(9)穿入所述混凝土(12)部分的表面还设置有所述抗剪件(11)。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式顶升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底板开设压桩孔;
S2:在底板开设锚杆孔并埋设反力锚杆(4);
S3:利用建筑物自重作为反力静压沉入锚杆静压桩(3);
S4:锚杆静压桩(3)内混凝土(12)填芯;
S5:埋入传力型钢(9);
S6:安装反力梁(7)、千斤顶(8);
S7:给千斤顶(8)施加压力,利用先期施工的锚杆静压桩(3)作为反力支点进行顶升施工;
S8:顶升到位后锁紧千斤顶(8),桩头采用高强混凝土或高强灌浆料封桩,顶升形成的底板(1)下间隙采用注浆填充;
S9:待封桩混凝土或灌浆料及注浆浆液达到设计强度,撤除千斤顶(8),高出底板(1)面的反力锚杆(4)及传力型钢(9)割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桩式顶升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埋入型钢段填芯采用高强混凝土或高强灌浆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桩式顶升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封桩段的底板(1)侧壁及传力型钢(9)需冲刷干净,保证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及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11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减少盘根的观赏竹育苗装置
- 下一篇:钢带动力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