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1650.1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2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唐香蕉;唐妍;王国栋;赵奕凡;单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F02N19/04;B60L58/27;B60K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远程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移动端、通讯模块、无钥匙启动模块、混动控制器、车辆状态模块及网关,移动端与通讯模块无线连接,通讯模块通过T_CAN线与网关连接,无钥匙启动模块通过B_CAN线与网关连接,混动控制器通过E_CAN线及P_CAN线与网关连接,车辆状态模块通过E_CAN线及P_CAN线与混动控制器连接。该系统的远程热车包括了多个热车场景,并通过汽车智能化控制车辆调整热车功能的实现,通过云端平台服务器与APP和用户三者进行合理交互,反馈整车状态控制,用户能更好地了解整车的状态,实现用户最大化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远程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车辆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期望可以得到更舒适更智能的驾乘体验。比如在上下班前车辆提前开启发动机热车或动力电池加热,让驾驶员在一开始就能使用最佳状态的车辆。随着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车辆具备了或多或少的预加热功能,但是现阶段功能单一,不够智能,没有根据预约的特殊情况而调整最优的控制策略。现有的各大主机厂存在的技术方案绝大多数是插枪预加热,并没有专门针对混动车型的发动机和高压蓄电池的联动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没有专门针对混动车型的发动机和高压蓄电池的热车系统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端、通讯模块、无钥匙启动模块、混动控制器、车辆状态模块及网关,所述移动端与所述通讯模块无线连接,所述通讯模块通过T_CAN线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无钥匙启动模块通过B_CAN线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混动控制器通过E_CAN线及P_CAN线与所述网关连接,所述车辆状态模块通过E_CAN线及P_CAN线与所述混动控制器连接;
移动端:车主用于启动热车程序,并用于接收来自反馈信号;
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端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无钥匙启动模块,将反馈信号发送至移动端;
无钥匙启动模块:与所述混动控制器认证后启动所述混动控制器,
混动控制器:用于执行高压上电流程及热车动作,并向通讯模块反馈车辆状态;
车辆状态模块:用于收集车辆状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混动控制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车辆状态模块包括微控模块、发动机控制模块、变速箱控制模块、换挡器控制模块、自动离合器模块、电池管理系统及功率电子模块;
微控模块:用于控制车辆系统;
发动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启动与关闭;
变速箱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变速箱的启动与关闭;
换挡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车辆换挡器的启动与关闭;
自动离合器模块:用于控制自动离合器的启动与关闭;
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向全车系统提供电源,监测车辆电池电量;
功率电子模块:用于监测车辆电子功率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动汽车远程热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车主在所述移动端选择开启远程热车指令,手机APP通过后台服务器将指令发送给所述通讯模块;
步骤S2:所述通讯模块收到指令后唤醒整车CAN网络并与所述无钥匙启动模块进行鉴权认证,如果所述无钥匙启动模块鉴权认证成功,则上电启动所述混动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如果所述无钥匙启动模块鉴权认证失败,则反馈鉴权认证失败信号至所述移动端;
步骤S3:所述混动控制器判断车辆是否满足远程上高压条件,如果满足则执行高压上电流程后,进入下一步,否则将上电失败信号反馈至所述移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1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