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5715.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帆;汪竹涵;杨紫琦;解清杰;吴春笃;苏洁;邵启运;姜珊;许焕征;周君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固定 特性 噪声 主动 策略 系统 | ||
1.一种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噪声分析与次级声源构建阶段、安装与工作阶段和评价与调节阶段,且评价与调节阶段将信息反馈给安装与工作阶段;
所述噪声分析与次级声源构建阶段依次包括分析噪声源声特性、得到噪声源频率、相位的规律和确定次级声源声特性;
所述安装与工作阶段依次包括分析噪声重点防控位置、确定次声级声源位置与发声功率和确定吸声材料安装位置;
所述评价与调节阶段依次包括分析降噪效果、调整次声源发声频率与功率和评测噪声运行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1)、次级声源组件(2)、噪声源(3)和被动降噪组件(4);
所述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1)用来接收噪声源(3)发出的噪声,并利用声分析程序对接收到的噪声进行分析得到声特性后制造互补相位的次级声;
所述次级声源组件(2)根据控制程序执行预先设计方案,在特定时间发出特定频率与声压级的次级声波,用于抵消噪声源(3)在特定传播方向发出的噪声,次级声源组件(2)连接到噪声源(3)的控制器中,与噪声源(3)同时运作;
所述被动降噪组件(4)用于吸收噪声源与次级声源在噪声传播相反方向的叠加声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降噪组件(4)选用厚度为50mm、密度为24kg/m3、无空腔结构的离心玻璃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找到噪声重点防控区域,噪声重点防控区域、次级声源组件(2)、噪声源(3)和被动降噪组件(4)四点一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1)可安装在噪声重点防控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获得最佳降噪效果,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1)安装在噪声源(3)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其特征在于,噪声源(3)中的噪声接收探头采用广谱滤波器,只允许通过与噪声源相近频率的噪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接收与降噪效果评测组件(1)中的噪声接收探头位于噪声重点防制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对固定声特性噪声源的主动降噪策略,其特征在于,噪声重点防制区域可为卧室或者休息间或者工作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7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