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演替式景观水体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245.1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典宝;潘保柱;冯治远;李刚;王雨竹;刘智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24;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演替 景观 水体 系统 修复 维护 方法 | ||
一种基于生态演替式的景观水体修复与维护方法,首先,了解待修复景观水体现状,截除污染源,构建滨岸缓冲系统消除目标区域内耗氧物质,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快速培植优势好氧微生物,打造水体生物生存的生态基础;构建水体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系统;以生物操纵、中度干扰技术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建立拟自然人工生态,让其向自然生态演替,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得到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后期维护中引用微纳米曝气射流装置等提高水体溶氧,引入水质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水体做动态监测和预警,以及引入以增加空气纳米负离子的跌水装置,真正做到人居环境的生态、宜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演替式景观水体系统的修复与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都不容乐观,并且污染在日益加剧。在淡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水体污染就成为了环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景观水体作为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是仿照大自然天然山水景观的形式,设计溪流、瀑布、人工湖等景观,这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较多的应用。在现代公园的水体景观设计当中,更多地使用了如喷泉、水幕、跌水等形式。景观水体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利用水体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而且还能够借助水体流动性的特点,减轻水体周围其它建筑物的凝滞感,动静结合使整个空间更加有立体感。但是目前大多景观水体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般景观水体建设初衷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优美的生态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水、休闲的宜居场所,但大部分并没有按自然界水循环理论进行规划设计,大多变成一个几乎无自净功能的封闭系统,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污染物质的输入,以及管理和维护不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发生富营养化,最终水体水质变差,严重者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影响水景观赏效果和居民生活环境。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水质保持较差
通常一些景观水体为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的小面积水体。因其与外界水体缺乏连通,基本成为一潭死水,水质会很快发生变化。水体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有效的重力流、风致流,水体自身动力条件较差。这样,一些死角区域水质易恶化,污染物也易在死角处沉积,成为水体的内源污染,并影响整个景观水体的水质。
2)补水水质较差
通常,景观水体的补水有这几个方面:自然落雨降水、地表水、再生水。主要补水还是以地表径流汇集为主,而景观园林中公共绿地面积较大,在降雨的淋洗冲刷作用下,一些污染物质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得补水水源水质较差。另外,一些景观水体以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由于再生水中营养盐含量较高,进而给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进而加剧了污染程度。
3)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
景观水体一般为人造露天地表水体,外源污染严重,主要有:a.人为或自然引进的尘土、污染物,如漂浮着的塑料袋、纸屑、杂草落叶等;b.地表径流、地下水和雨水,会夹杂着地面或是空气中的含N、P等物质进入水体;c.周边植物腐烂和底泥污染,如季节性死亡的植物残体、各种污染物或死亡的生物群落沉积到池底腐烂分解形成的底泥,还有向水中投入的过多食料和鱼类的排泄物等;d.公园绿地施加的化肥农药;e.临近公园水体的餐厅、厕所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4)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