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8840.3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6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董广军;姜怀刚;于英;张振超;戴晨光;赖广陵;崔志祥;闵杰;赵传;季虹良;李力;李磊;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764;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姚琳洁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类型 海岸线 性质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海岸线性质进行自动识别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海岸的LiDAR点云数据,计算LiDAR点云数据中各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提取LiDAR点云数据中的多个海岸线碎部点;将各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输入预先构建的定性分类模型,得到各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根据预设平滑方式,对各海岸线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平滑处理;连接平滑处理后的各海岸线碎部点,以生成目标海岸的海岸线,并根据各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确定海岸线对应的性质。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海岸线性质的自动识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岸线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生产建设实践中,对岸线性质的认知需求往往要大于对岸线位置的认知需求。例如,对于海水养殖业也来说,不同性质的海岸带地形适合养殖的海产经济动植物差别很大,因此在养殖规划时首先会考虑海岸带地形性质。又如,从军事作战的角度来讲,在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时,要避免将登陆地点选在岸高崖深的岩石陡岸处,以及避免将登陆地点选择在淤泥遍布、行进困难、遮蔽物稀少的平缓淤泥质海岸处。因此,相关的地理信息产品需要同时满足对海岸线性质的识别、以及对海岸线位置的测量这两种需求,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案能够解决对海岸线性质进行自动识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海岸线性质进行自动识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海岸的LiDAR点云数据,计算所述LiDAR点云数据中各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提取所述LiDAR点云数据中的多个海岸线碎部点;
将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输入预先构建的定性分类模型,得到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所述定性分类模型基于训练区内大量样本海岸的海岸带点云数据对应的样本特征值和样本类型训练得到;
根据预设平滑方式,对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连接平滑处理后的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以生成所述目标海岸的海岸线,并根据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确定所述海岸线对应的性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及提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海岸的LiDAR点云数据,计算所述LiDAR点云数据中各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提取所述LiDAR点云数据中的多个海岸线碎部点;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将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特征值输入预先构建的定性分类模型,得到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所述定性分类模型基于训练区内大量样本海岸的海岸带点云数据对应的样本特征值和样本类型训练得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平滑方式,对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连接平滑处理后的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以生成所述目标海岸的海岸线,并根据各所述海岸线碎部点分别对应的类型,确定所述海岸线对应的性质。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基于点云类型的海岸线性质识别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8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电采暖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