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7666.0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7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鑫;张立民;闫文君;钟兆根;凌青;谭继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韩海花 |
地址: | 264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译码 ldpc 稀疏 校验 矩阵 重建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利用接收数据进行校验向量的获取并进行稀疏化处理;利用稀疏校验向量进行软判决译码纠正码字中的错误比特,通过不断迭代,直至识别出全部的稀疏校验向量,最终完成稀疏校验矩阵的重建。能够在高误码情况下完成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的重建、能够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含误码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并且,能够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校验向量位数的情况下完成LDPC码稀疏矩阵的重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中非协作通信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DPC码具有编译码简单,接近香农限的优异特性,近年来在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闭集识别中,对于开集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而LDPC码开集识别的最终目的是重建稀疏校验矩阵。
相关技术中,针对有误码情况下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删除错误码字的重建算法,该算法有一定的容错性,但是所需的数据量较大,且不能充分利用含误码的码字信息,造成数据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方法,以实现能够在高误码情况下完成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的重建、能够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含误码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并且,能够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校验向量位数的情况下完成LDPC码稀疏矩阵的重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方法,包括:获取疑似校验向量集合;对所述疑似校验向量集合进行判决得到校验向量集合,并对所述校验向量集合进行稀疏化处理得到稀疏化校验向量;从第一次迭代开始对迭代次数计数,在每次迭代时,根据LLR-BP软判决译码算法和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对软判决码字序列进行译码并对错误码字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码字分析序列,并判断当前迭代的计数结果是否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若所述计数结果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则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码字分析序列对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进行更新,直至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的个数不再变化,则此时得到稀疏化完成的稀疏化校验矩阵。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译码的LDPC码稀疏校验矩阵重建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疑似校验向量集合;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疑似校验向量集合进行判决得到校验向量集合,并对所述校验向量集合进行稀疏化处理得到稀疏化校验向量;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从第一次迭代开始对迭代次数计数,在每次迭代时,根据LLR-BP软判决译码算法和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对软判决码字序列进行译码并对错误码字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码字分析序列,并判断当前迭代的计数结果是否等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更新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结果小于所述最大迭代次数,则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码字分析序列对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进行更新,直至所述稀疏化校验向量的个数不再变化,则此时得到稀疏化完成的稀疏化校验矩阵。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艺术设计辅助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刚柔耦合腰椎康复治疗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