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5009.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邵征达;贺文涛;王东升;孙策;李俐锋;郭晓禹;贾茂霞;李伟;赵云芳;梅乐翔;孙永红;李剑;刘旭;宋杰;刘嘉;高薪;王梦佳;黄芸;江运志;王鹏壮;郑婧婧;王超芮;刘晶;刘文静;任政;宋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G03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费站 用补光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包括防护固定件、节能补光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防护固定件呈中空腔体设置,且所述防护固定件的顶部设有呈折L形设置的上斜板,所述防护固定件的侧端设有折光口,所述折光口设于上斜板的底部下方,所述节能补光装置设于防护固定件内,所述散热装置设于防护固定件内且与节能补光装置连接。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LED灯板发出的强光经由多个折光板的反射,最后光照从反背光板反射到光扩散板上,经扩散板扩散使得光在较强的同时具有不晃眼的效果,上斜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光路不受阻挡更加节能也产热更低的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收费站道口均需要进行摄像监控,监控的过程的补光方案比较重要。补光过程有以下两个作用:增强背景光强度,否则摄像机将无法对来往车辆进行摄像和拍照;增加现场的亮度,为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现有的收费站口一般采用补光灯来实现,这种补光灯有以下两种方式:(1)频闪式补光灯,该灯具被来往的车辆触发后,会发出极具亮度的闪光,以便摄像机对来往车辆进行连锁抓拍;但是无法为收费站提供照明。另外瞬时的强光也对人眼伤害较大;(2)常亮补光灯,这种补光灯悬挂在高速道口,具有极高的亮度,为来往车辆进行补光和照明;但是由于高强光灯具的发热原因,灯具的寿命短,并且能耗也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灯板发出的强光经由多个折光板的反射,最后光照从反背光板反射到光扩散板上,经扩散板扩散使得光在较强的同时具有不晃眼的效果,上斜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光路不受阻挡更加节能也产热更低的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包括防护固定件、节能补光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防护固定件呈中空腔体设置,且所述防护固定件的顶部设有呈折L形设置的上斜板,所述防护固定件的侧端设有折光口,所述折光口设于上斜板的底部下方,所述节能补光装置设于防护固定件内,所述散热装置设于防护固定件内且与节能补光装置连接;所述节能补光装置包括LED灯板、第一折光板、第二折光板、第三折光板、光扩散板以及反光背板,所述反光背板设于防护固定件折光口的相对一侧内壁上,所述LED灯板呈水平状连接设于反光背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折光板呈倾斜状设置且连接设于LED灯板与反光背板之间,所述第二折光板呈倾斜状连接设于防护固定件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折光板连接设于第二折光板的一侧上,所述光扩散板平行于反光背板设置,且所述光扩散板一端连接设于上斜板的折角处底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热管、散热鳍片和散热风扇,所述热管设于防护固定件内且设于LED灯板的底部,所述散热鳍片均匀设于热管的外部,所述防护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进风孔,所述散热风扇设于防护固定件内且设于进风孔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发出的光路经由第一折光板反射到第二折光板上,所述光路由第二折光板再反射到第三折光板、并经由第三折光板反射至反背光板上,所述光路从反背光板反射到光扩散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扩散板为具有透光性的扩散板。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与第二折光板之间连接设有挡风板,强制风从进风孔通过散热风扇吹过热管、并从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固定件的底部靠近热管的一侧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孔均匀设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进风孔组合成三角形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收费站用补光灯装置,LED灯板发出的强光光路经由第一折光板反射到第二折光板上,再由第二折光板再反射到第三折光板、并经由第三折光板反射至反背光板上,最后光照从反背光板反射到光扩散板上,经扩散板扩散使得光在较强的同时具有不晃眼的效果,上斜板的倾斜角度使得光路不受阻挡更加节能也产热更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未经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