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电站泵房前池及配水装置及核电厂配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65087.8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7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白玮;张荣勇;杨嘉;焦迪;刘晓轻;张文杰;张志柳;臧沛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泵房 装置 核电厂 水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站泵房前池,包括进水隧洞和池体,所述进水隧洞包括弯管段和直管段,所述弯管段的转弯半径为2D‑2.5D,所述直管段一端与所述弯管段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池体相连,所述直管段的长度为2.5D‑3.0D,其中,D为进水隧洞内径;所述池体包括池底和设于所述池底上的扩散导墙,所述扩散导墙与所述进水隧洞的出口相接;所述扩散导墙为折线形,其包括多段导墙分体,多段导墙分体依次连接,且多段导墙分体的扩散角沿着水流方向逐步减小。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所述核电站泵房前池的配水装置以及包含所述配水装置的核电厂配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核电站泵房前池占地面积小,且配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泵房前池及包含所述核电站泵房前池的配水装置以及包含所述配水装置的核电厂配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前池进水一般为平直管段进水;核电厂泵房前池受总平面布置及进水方向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弯管进水,以便节省取水隧洞及前池的占地面积,在使用弯管进水的方式时,由于取水隧洞的转弯半径较小且直线段较短,海水在进入前池后配水均匀性较差,水流在前池中不能充分扩散,主流集中,泵房各配水流道进口断面上水流分布不均,流态较差,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弯管进水配水的均匀性,一般要求弯管进水时,弯管转弯半径至少3D以上,弯管出口至前池间的直管段长度至少需要5D的长度;同时前池的扩散长度也需要满足规范要求,而在弯管转弯半径、弯管出口至前池间的直管段长度、前池扩算长度均受到限制时(即供布置弯管及前池的总平面更小时),现有技术中的弯管进水就无法解决配水均匀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核电站泵房前池及包含所述核电站泵房前池的配水装置与包含所述配水装置的核电厂配水系统,所述核电站泵房前池占地面积小,且配水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站泵房前池,包括进水隧洞和池体,所述进水隧洞包括弯管段和直管段,弯管段的转弯半径为2D-2.5D,所述直管段一端与所述弯管段的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池体相连,所述直管段的长度为2.5D-3.0D,其中,D为进水隧洞的内径;
所述池体包括池底和设于所述池底上的扩散导墙,所述扩散导墙与所述进水隧洞直管段的出口相接;
所述扩散导墙为折线形,其包括多段导墙分体,多段导墙分体依次连接,且多段导墙分体的扩散角沿着水流方向逐步减小。
优选的,所述扩散导墙包括两段导墙分体,分别为第一导墙分体和第二导墙分体,所述第一导墙分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第一扩散角为60-65°,所述第二导墙分体与竖直方向之间的第二扩散角为35-45°。
优选的,所述池体还包括整流底坎,所述整流底坎设置在距离所述进水隧洞的直管段出口0.4D-1.0D处,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扩散导墙的两侧内壁连接;所述整流底坎的高度为0.3D-0.5D。
优选的,所述池体还包括消能横梁,所述消能横梁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出口端和所述整流底坎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扩散导墙的两侧内壁连接;
所述消能横梁与所述进水隧洞直管段出口的距离为0.9D-1.1D,所述消能横梁梁底与所述池底的距离为0.2D-0.3D,所述消能横梁的高度为0.5D-0.8D。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配水装置,包括配水渠道,还包括上述的核电站泵房前池,
所述配水渠道设置在所述池体出口上,用于均匀分配核电站泵房前池内的水,所述配水渠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配水渠道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池体还包括导流墩,所述导流墩设置在相邻两个配水渠道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流墩为半圆弧形,半径为0.85D-1.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650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