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2466.3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韩璧丞;王俊霖;吴默雷;李晓;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92 | 分类号: | A61B5/04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电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所述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包括接受腔和电极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感应部分和底座部分,所述底座部分包括固定外壳,所述感应部分包括活动外壳、不锈钢电极、不锈钢螺母、弹簧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活动外壳中,所述不锈钢螺母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不锈钢电极串联活动外壳,柔性电路板和不锈钢螺母,并固定在活动外壳下表面,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不锈钢电极电性连接,并与所述接受腔的肌电信号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一端与固定外壳上的弹簧槽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肌电感应器容易与皮肤脱离导致读数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肌电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假肢设备中。而传统的肌电传感器是一个刚体结构,无法变形,当用户穿戴有假肢系统的肢体运动时,其肢体在接受腔中,部分的轮廓外形会因肢体运动或肢体姿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肌电传感器的感应部分与皮肤脱离接触,进而导致传感器读数有误,并影响该系统基于肌电信号的一系列功能出现故障。
因此,如何避免肌电传感器与皮肤脱离而降低传感器读数精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肌电感应器容易与皮肤脱离导致传感器读数精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所述可伸缩肌电电极装置包括接受腔和电极模块,所述电极模块包括感应部分和底座部分,所述底座部分包括固定外壳,所述感应部分包括活动外壳、不锈钢电极、不锈钢螺母、弹簧和柔性电路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活动外壳中,所述不锈钢螺母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所述不锈钢电极串联活动外壳,柔性电路板和不锈钢螺母,并固定在活动外壳下表面,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不锈钢电极电性连接,并与所述接受腔的肌电信号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上,一端与固定外壳上的弹簧槽连接。
可选地,所述感应部分还包括不锈钢垫片,所述不锈钢垫片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和所述不锈钢螺母中间,所述不锈钢电极串联活动外壳,柔性电路板、不锈钢垫片和不锈钢螺母,并固定在活动外壳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活动外壳与所述固定外壳通过所述活动外壳上的卡扣以及固定外壳上的限位槽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受腔包括内腔和外腔;
所述内腔上设置有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侧壁上设置有沟槽;
所述电极模块通过卡扣与第一突起的沟槽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腔上的第二突起与内腔上的第一突起活动相连。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三引脚接插件,所述三引脚接插件上设置有信号导线。
可选地,所述信号导线通过所述第一突起对应的第一过孔线和所述第二过孔线,与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所在夹层空间内的肌电信号处理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不锈钢电极包括信号正极、信号负极和驱动电极。
可选地,所述信号正极和所述信号负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所在位置分别设置有弹簧。
可选地,所述弹簧的弹簧参数为:弹簧长度为12mm;弹簧外径6mm;弹簧刚度系数0.29N/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2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传动箱
- 下一篇:一种节能照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