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锭生产多用铸锭分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5087.7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涛;李浩;孙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铝业(烟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9/04 | 分类号: | B22D39/04;B22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锭 生产 多用 铸锭 分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锭生产多用铸锭分配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液部、模具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并列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之间安装有竖向支架,竖向支架上部设置有旋转轴承;所述分液部包括与旋转轴承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安装有带动盘和分液盘,分液盘外侧安装有储液腔;所述分液盘内部呈辐射状设置有分液器,分液器外侧与分液盘连接处设置有分液口;所述模具部设置在分液部下部,模具部包括传送带,传送带上通过模具连接件设置有模具;所述带动盘外侧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模具等间距配合的带动齿轮。该铸锭分配装置,节省电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铝锭质量控制精准度及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锭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锭生产多用铸锭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铝合金是以熔融金属充填铸型,获得各种形状零件毛坯的铝合金。具有低密度,比强度较高,抗蚀性和铸造工艺性好,受零件结构设计限制小等优点。分为 Al-Si和Al-Si-Mg-Cu为基的中等强度合金;Al-Cu为基的高强度合金;Al-Mg为基的耐蚀合金;Al-Re为基的热强合金。大多数需要进行热处理以达到强化合金、消除铸件内应力、稳定组织和零件尺寸等目的。用于制造梁、燃汽轮叶片、泵体、挂架、轮毂、进气唇口和发动机的机匣等。还用于制造汽车的气缸盖、变速箱和活塞,仪器仪表的壳体和增压器泵体等零件。
铸造铝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可以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庞大的附加设备;具有节约金属、降低成本、减少工时等优点,在航空工业和民用工业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对铝合金锭的浇铸,普遍使用浇包进行操作,通过操作浇包的倾斜程度对模具进行浇铸,浇铸量的控制是通过模具上的刻度线来实现,达到刻度线即停止浇铸,浇铸量的控制完全由人工操作,对工人的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且在浇铸上浪费的大量的人工。特别是对于对铝锭质量精准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现有技术人工操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只能通过降低浇铸速度,以及更加精准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很多铝锭需求企业,对铝锭性能和配合加工要求较高,对于同一批次不同配套部件加工铝锭,既要保证可以区分又要保证配方和性能的高度一致性,而分批次的加工无疑很难满足后续的加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锭生产多用铸锭分配装置,该设备的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高效、精准且节约生产成本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锭生产多用铸锭分配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液部、模具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并列设置在底部的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第一横向支架和第二横向支架之间安装有竖向支架,竖向支架上部设置有旋转轴承;所述分液部包括与旋转轴承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安装有带动盘和分液盘,分液盘外侧安装有储液腔;所述分液盘内部呈辐射状设置有分液器,分液器外侧与分液盘连接处设置有分液口;所述模具部设置在分液部下部,模具部包括传送带,传送带上通过模具连接件设置有模具。所述带动盘外侧间隔设置有与所述模具等间距配合的带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竖向支架与第二横向支架通过设置的支撑板接触连接,所述竖向支架与第一横向支架通过设置的合页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部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分液器包括设置在分液盘中部的分液固定件,所述分液固定件下部安装有上分液杆,上分液杆为中空结构,上分液杆下部活动的套接有下分液杆;所述下分液杆下部连接有分液尖端,分液尖端外部设置有分液头。
优选的,所述上分液杆和下分液杆连接处安装有定位罩;所述定位罩固定在分液盘上。
优选的,所述下分液杆与分液尖端之间通过配重螺母安装有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分液固定件与分液盘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分液尖端外侧与分液头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铝业(烟台)有限公司,未经隆达铝业(烟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5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