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工位焊接工作台、生产线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3313.6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4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强;吴盛华;刘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盈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04 | 代理人: | 黄利群 |
地址: | 3111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位 焊接 工作台 生产线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焊接工作台、生产线及工艺方法,多工位焊接工作台包括主控制装置和从下到上依次安装的底座、旋转台、对称设置于旋转台中轴线两侧的两个元件夹装台,旋转台可绕旋转台的中心旋转以使元件夹装台变换位置,每个元件夹装台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放置和夹紧千斤顶元件的夹具组件;夹具组件包括定位装置和若干个设于定位装置周边的夹具,每个夹具均对应连接有驱动装置;元件夹装台上设有夹具控制装置,各个驱动装置均分别与夹具控制装置连接;同时公开了对应的生产线及工艺方法。本发明可实现焊接生产线自动化,可以多个工位同时焊接或焊接前准备,工件更换速度快,大大提供生产效率;焊接质量稳定,焊接夹具易控制,夹持牢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焊接工作台、生产线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
组成千斤顶的各元件的焊接是千斤顶制作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步,焊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千斤顶使用的寿命。目前千斤顶各元件的焊接大多通过全人工焊接,很容易出现虚焊、漏焊现象和不美观问题,焊接质量不稳定、产量不能按时完成,且所使用的夹具使用寿命短,不易控制,更换被焊工件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工位焊接工作台、生产线及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工位焊接工作台,用于千斤顶元件的焊接,包括主控制装置和从下到上依次安装的底座、内设旋转机构的旋转台、对称设置于旋转台中轴线两侧的两个元件夹装台,所述旋转机构与主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旋转台通过旋转机构可绕旋转台的中心旋转以使元件夹装台变换位置,所述每个元件夹装台上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放置和加紧千斤顶元件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用于定位千斤顶元件的定位装置和若干个设于定位装置周边的夹具,所述每个夹具均对应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固定端固定在定位装置上;所述元件夹装台上设有与各驱动装置连接的夹具控制装置,在夹具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各个驱动装置驱使夹具对定位装置上的千斤顶元件实现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元件夹装台为两个侧臂和一个横臂组成的U型结构,所述夹具组件设置在横臂上。
作为优选,所述横臂与两侧臂的连接处均设有电机,横臂在电机驱动下可翻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各驱动装置均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其对应的夹具相连,各驱动装置与夹具控制装置通过气管连接;夹具控制装置包括夹具控制电路部分、气源和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个按键,所述按键与夹具控制电路部分电连接,按键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气源和气缸之间的气管上,夹具控制装置实现气源对各个驱动装置的供气控制。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执行器,夹具控制装置包括夹具控制电路部分、电源和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个按键,所述按键分别与夹具控制电路部分、电源电连接,夹具控制装置实现对各个驱动装置的供电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台的中轴线上设有隔开两侧元件夹装台的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元件夹装台上设有用于检测千斤顶元件焊接状况的传感检测装置,所述传感检测装置与主控制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工位焊接生产线,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工位焊接工作台和至少一个焊接机器人,所述焊接机器人的数量与每个元件夹装台所具有夹具组件的组数相一致。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多工位焊接工作台和焊接机器人外围的安全围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多工位焊接生产线的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盈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盈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3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