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专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4920.7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朱春临;邹嘉佳;赵丹;殷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04;G06N3/08;G06F119/1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介质 可加工 诊断 专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专家系统,属于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评价技术领域,包括登陆模块、微波介质板材料管理模块、加工设备工具管理模块、加工参数数据库模块、可加工性判定模块、工艺参数优化模块、参数确认模块和工艺效果评价模块八个模块组成。本发明针对新型微波介质板提供一种可加工性诊断方法,为各微带板加工厂商提供科学、有效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参数,解决了现有可加工性诊断缺乏理论依据、工艺参数缺乏优化方向、未考虑不同设备对同一对象加工难易度的差别、由于参数选择不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增高等问题;训练误差可小于8%,使加工合格率提升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专家系统。
背景技术
微波介质板是加工微波电路板的基体材料,不仅是微波元器件的载体,而且是实现组件内部互连和电讯功能的电气互连媒介,是组件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国内自处可控微波介质板的陆续问世,微带板加工厂商面临着越来越多对新微波介质板材料的可加工性诊断问题。
由于大部分厂商缺乏从介质板材料组成、成型与加工工艺间的综合关联认识,只能根据材料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性能,结合已有国外产品的基础加工数据,定性得到“可加工”或“不可加工”两种极限情况的评价,而对加工参数的区别无法定量评价。因此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成品率低、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增高的问题。
此外,由于微波介质板的性能测试方法尚未统一,可能导致其加工中涉及的参数与产品说明中的指标有一定差异,加工出的产品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缺乏可加工性指导方法和参数优化的具体方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得到“不可加工”结论。
上述两种情况大量发生,一方面限制了部分国内微波介质板的推广使用,一方面使部分国内微波介质板的生产过程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亟需建立一种针对新型国内微波介质板的可加工性诊断方法,为各微带板加工厂商提供科学、有效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参数。
专家系统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运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通常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复杂的、具体的问题,并有学习功能即能自动增长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通过诊断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推论器,通过反复迭代学习,可提供科学、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的可加工性诊断。该类型的专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压力机故障诊断、干熄炉内衬耐火材料损坏情况诊断和维修等领域,但在微波介质板加工领域尚属空白。因此,提出一种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专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缺乏理论依据、工艺参数缺乏优化方向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微波介质板可加工性诊断专家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微波介质板材料管理模块、加工设备工具管理模块、加工参数数据库模块、可加工性判定模块、工艺参数优化模块、参数确认模块、工艺效果评价模块;
所述微波介质板材料管理模块,用于提供微波介质板材的各类性能参数数据库;
所述加工设备工具管理模块,用于提供不同种类的加工设备工具选择;
所述加工参数数据库模块,用于提供与加工设备工具对的各种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
所述可加工性判定模块,用于通过用户选择的新型微波介质板材的性能、设备工具,结合所述加工参数数据库模块的可加工范围,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新型微波介质板材是否可加工;
所述工艺参数优化模块,用于对已通过可加工性判断的微波介质板,在所述微波介质板材料管理模块和所述加工设备工具管理模块相关参数给定的前提下,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各工序的初始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9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