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铝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1330.7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9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闫启栋;王昱方;马宗阳;金成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20;B22D27/06;B22C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汇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7 | 代理人: | 孙力文 |
地址: | 4616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铝件用 发热 保温 冒口 | ||
本发明涉及发热保温冒口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铝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包括冒口壳体,冒口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易割片,冒口壳体和易割片的内侧设置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含有保温体,保温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含有圆筒,圆筒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主体,圆筒的底部开设有圆孔,弹簧顶杆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圆孔配合使用的堵头;本发明的保温体与圆筒通过螺纹连接,使冒口壳体和弹簧组件能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调整圆孔和堵头间隙的大小或打开不同数量的塞体,使空气进入圆筒内部,起到控制气体流速的效果;在堵头的外部设置密封层,使圆孔和堵头达到密封状态,使圆筒可以对铸件进行补缩或吸收熔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保温冒口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铝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
背景技术
铸铝件是一种压力铸造的零件,加热为液态的铝或铝合金浇入压铸机的入料口,经压铸机压铸,铸造出模具限制的形状和尺寸的铝零件或铝合金零件,这样的零件通常就被叫做铝压铸件;在铝合金压铸中,常常需要使用冒口对铸件进行补缩;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发热保温冒口套,发热保温冒口套节约熔液,降低熔炼成本,降低冒口切割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铸件成品率等优点;其中微型冒口因具有良好的补缩性能能被广为利用。
但是在铝合金压铸中,因模具的排气通道不畅,模具排气设计结构不良,压铸时型腔内的气体无法完全顺畅排出,造成在产品某些固定部位存在气孔,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排气,从而减少铸件上的气孔;微型冒口结构较一般冒口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且不能进行排气;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排气的铸铝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铝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包括冒口壳体,所述冒口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易割片,所述冒口壳体和易割片的内侧均设置有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含有弹簧顶杆和与弹簧顶杆连接的弹簧固定杆,所述弹簧顶杆和弹簧固定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杆的下方设置有保温体,所述保温体的内部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含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主体,所述圆筒的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弹簧顶杆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连接有与圆孔配合使用的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的上方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根据凸起旋转角度或圈数可以判断堵头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顶杆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均设置有与透气孔配套使用的塞体,打开塞体,空气通过透气孔进入弹簧顶杆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主体呈漏斗状,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直径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口,使熔液可以顺着固定主体进入圆筒内,当铸件出现收缩状态时,圆筒内的熔液通过固定主体流出并对铸件进行补缩。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口的外部等角度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增大熔液进出固定主体的表面积,增大熔液的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呈圆环状,其中部与固定主体的外部粘结,密封盖对圆筒和保温体的开口处进行阻挡,避免熔液进入保温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保温体与圆筒通过螺纹连接,便于保温体与圆筒快速安装和分离,在下次使用时,可只更换圆筒和固定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圆孔和堵头均呈倒圆锥状,所述圆孔和堵头抵接,所述堵头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提高其密封性,减少圆筒内的气体;在堵头和圆孔不断分离的过程中,圆孔和堵头的间隙也会越来越大,圆筒内的气体进气量也会逐渐增加,进气量的多少可通过调整圆孔和堵头间隙的方式完成,也可通过打开不同数量的塞体,使空气依次通过透气孔进入弹簧顶杆内、弹簧固定杆和圆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粉机输送带的纠偏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合金钢铸件用发热保温冒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