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测试用单电池诊断辅助装置及燃料电池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4210.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朋飞;郭子朝;周朋朋;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崔玥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测试 电池 诊断 辅助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用单电池诊断辅助装置及燃料电池诊断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池组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电池单体正极继电器和负极继电器、继电器控制器、分别与诊断仪器的正负极检测端连接的正极诊断接线件和负极诊断接线件、分别与电池组正负极连接的电池组正极接线件和电池组负极接线件以及与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双极板连接的电池单体接线件;电池组正极接线件通过电池组正极继电器与正极诊断接线件连接,电池组负极接线件通过电池组负极继电器与负极诊断接线件连接,电池单体接线件通过电池单体正极继电器与正极诊断接线件连接,电池单体接线件还通过电池单体负极继电器与负极诊断接线件连接。本发明无触电风险且操作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用单电池诊断辅助装置及燃料电池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在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对各片单电池进行测量来判断燃料电池的输出状态。比如说燃料电池测试时一般需要对燃料电池的各单电池输出电压进行监测,以便直观地看到燃料电池的各片单电池是否异常。此外,燃料电池在测试时可通过交流阻抗测试仪来判断燃料电池内部的干湿状态。
现有技术中,如果测试过程中某片单电池电压输出异常,一般需要测试人员使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对此片显示异常电压的单电池进行测量确认以排除是否为电压采集线接触不良造成的。但此时燃料电池在工作输出状态时电压和电流均较高,直接对电压采集线进行操纵测量有触电的风险,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有引起其他单电池电压采集线被误触碰从而导致接触短路或断路的风险。再比如说,燃料电池在测试时可通过交流阻抗测试仪来判断燃料电池内部的干湿状态,但交流阻抗测试仪的信号采集接口较少,一般只是对燃料电池整堆的交流阻抗进行测量,但若对燃料电池各单电池或部分单电池的交流阻抗进行测量则需要不断的改变交流阻抗测试仪采集线的位置,操作非常不方便且用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触电风险且操作便捷的燃料电池测试用单电池诊断辅助装置及燃料电池诊断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用单电池诊断辅助装置,包括:
诊断仪器接线件,包括:用于与诊断仪器的正极检测端连接的正极诊断接线件以及用于与诊断仪器的负极检测端连接的负极诊断接线件;
电池检测接线件,包括:用于与电池组正极连接的电池组正极接线件、用于与电池组负极连接的电池组负极接线件以及用于与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双极板连接的电池单体接线件;
继电器组,包括:电池组正极继电器、电池组负极继电器、电池单体正极继电器和电池单体负极继电器;
继电器控制器,与各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各继电器的开闭;
其中,所述电池组正极接线件通过所述电池组正极继电器与所述正极诊断接线件连接,所述电池组负极接线件通过所述电池组负极继电器与所述负极诊断接线件连接,所述电池单体接线件通过所述电池单体正极继电器与所述正极诊断接线件连接,所述电池单体接线件还通过所述电池单体负极继电器与所述负极诊断接线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池检测接线件中各接线件分别对应的指示灯,所述电池检测接线件中某一接线件对应的指示灯通过与所述接线件连接的继电器中的辅触点连接至直流电源。
可选的,所述电池单体接线件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诊断继电器,所述正极诊断接线件和所述负极诊断接线件通过所述诊断继电器与所述继电器组中的各继电器连接。
可选的,各所述继电器为常开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与所述继电器控制器电连接,用于输入测量点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人机交互设备为触控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4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式陶粒烧结机及带式陶粒烧结方法
- 下一篇:皮带传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