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2028.1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雷宗华;彭金辉;习道彬;卫志刚;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6;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周艳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7816 协议 会话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包含:终端设备依据字节大小与设定阈值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包含标识信息的若干数据包;依据标识信息和数据包划分生成相应的传输命令,将所述若干数据包依次通过传输命令发送至智能卡,待数据包发送完毕并向智能卡发送运算命令;智能卡接收若干数据包,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收到待发送数据的全部数据包,并向终端设备反馈运算命令运算结果和状态字。本发明保证终端设备和智能卡之间交互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发送和读取,同时能够实现不中断连续的数据传输,降低多会话数据传输成本,提升其传输效率,满足超过255字节的大容量数据传输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智能卡和终端设备的数据交互过程中,数据传输是基于标准的7816协议通过命令响应的方式进行的,智能卡只能被动地接收命令,并且给出响应。所有的命令都是以命令头开始,而该命令被完整地执行后,必须以包含状态字(SW1、SW2)的响应结束。命令头由5个连续的字节组成:CLA、INS、P1、P2、P3;CLA:命令类别;INS:指令代码;P1,P2:指令附加参数;P3:由INS的编码而定,或是表示命令中送给智能卡的数据长度,或是表示等待从智能卡响应的数据最大长度。
目前,标准的7816协议,只有P3字节表示数据长度,每次通信的数据包大小不能超过255(0xFF)字节;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针对需要加密、签名、多会话数据交互等情况下,运算的数据量通常都超过255字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7816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不改变原有7816通信协议的基础上,降低多会话数据传输成本,提升其传输效率,保证超过255字节的大容量数据能够有效传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保证终端设备和智能卡之间交互数据能够进行有效发送和读取,同时能够实现数据包的不中断连续传输,降低多会话数据传输成本,提升其传输效率,满足超过255字节的大容量数据传输应用需求。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一种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终端设备与智能卡之间的数据交互,该方法包含:
终端设备依据字节大小与设定阈值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包含标识信息的若干数据包;依据标识信息和数据包划分生成相应的传输命令,将所述若干数据包依次通过传输命令发送至智能卡,待数据包发送完毕并向智能卡发送运算命令;
智能卡接收若干数据包,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收到待发送数据的全部数据包,并向终端设备反馈运算命令运算结果和状态字。
作为本发明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地,待发送数据划分过程中,将字节大于设定阈值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包,并设置多包标识信息;将小于设定阈值的待发送数据设置单包标识信息。
作为本发明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地,传输命令由命令头和发送数据包字段组成,运算命令由命令头组成;传输命令的命令头设置有传输数据命令类别字节、传输数据指令代码字节、数据包标识信息字节、附加参数字节及发送数据长度字节;运算命令的命令头设置有运算数据命令类别字节、运算数据指令代码字节、数据包标识信息字节、附加参数字节及发送数据长度字节。
作为本发明基于7816协议的多会话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包时,标识信息包含首包标识、中包标识和尾包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2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