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系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604.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崔维涛;王坤;陆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斯水灵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彭一波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一体化 垂直 迷宫 结构 污水处理 装置 系统 方法 | ||
1.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处理池、位于处理池内的竖向隔板以及用于控制污水在所述处理池中流动的控制系统,所述竖向隔板将所述处理池分割成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前端至所述好氧区前端之间设有折流通道,
其中,
所述折流通道设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分为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和所述下导流板间隔设置,所述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将所述折流通道分割成多个依次连通的折流池,
所述上导流板与所述处理池的底部以及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上导流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处理池侧壁,所述上导流板与所述处理池侧壁形成污水通过的上部翻越通道;所述下导流板与所述处理池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导流壁的底部间形成污水通过的下部通道;
所述相邻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的顶部高度从厌氧区前端至好氧区前端逐渐降低,所述下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处理池底部的距离为5-5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之间的导流板为上导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曝气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区中,用于所述好氧区的曝气;
回流单元,用于在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多点回流;
在线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好氧区,用于监测所述好氧区的工作数据;
控制单元,与所述曝气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和所述在线监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接收所述在线监测单元所监测的工作数据生成控制所述曝气单元和所述回流单元的工作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包括从下述回流管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回流管,设置在所述缺氧区和所述厌氧区之间,用于所述缺氧区末端至所述厌氧区前端的回流;
第二回流管,设置在所述缺氧区内部,用于所述缺氧区后端底部至所述缺氧区前端的回流;
第三回流管,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和所述缺氧区之间,用于所述好氧区底部至所述缺氧区前端的回流;
第四回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和所述缺氧区之间,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至所述缺氧区前端的回流;
第五回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区和所述好氧区之间,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至所述好氧区的回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单元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提供回流单元的回流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电磁阀组箱,所述电磁阀组箱与所述曝气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执行所述控制单元所发出的工作命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曝气单元的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以及所述回流单元的回流强度和回流时间。
8.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系统。
9.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
10.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形一体化垂直流迷宫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斯水灵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斯水灵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6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