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湖库流域自动清淤生态礁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40672.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2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映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B63B35/44;C02F11/06;C02F3/32;C02F1/7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流域 自动 清淤 生态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湖库流域自动清淤生态礁。主要包括礁石主体、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礁石主体下方设有支撑柄,所述的支撑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设有助流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设于礁石主体内腔上,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上方设有漂浮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连通输气管的一端,所述的输气管另一端与地面上的产气设备连通,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底部固定有中空支架,所述的中空支架另一端与管道的一端一体成型并且相通,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底部水平设有气泡扩散盘。从源头上消解库底底泥沉积,达到高效自动地清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湖库流域自动清淤生态礁。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湖库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治水先清淤成为了该领域的基本准则,但是传统的清淤技术需要把水先抽干,这样的治理方式适用于河道等区域,而对于湖库区域显然不够现实,且清除的淤泥含水量大,运输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湖库流域自动清淤生态礁,从源头上消解库底底泥沉积,达到高效自动清淤的目的,同时结合太阳能技术为整体供电,省时省力。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湖库流域自动清淤生态礁,主要包括礁石主体、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礁石主体上方设有浮体,所述的浮体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下方设有蓄电池组和控制开关,所述的礁石主体下方设有支撑柄,所述的支撑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设有助流器,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设于礁石主体内腔上,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上方设有漂浮装置,所述的漂浮装置连通输气管的一端,所述的输气管另一端与地面上的产气设备连通,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底部固定有中空支架,所述的中空支架另一端与管道的一端一体成型并且相通,所述的礁石主体内腔底部水平设有气泡扩散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柄设于礁石主体下方底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柄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礁石主体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两侧均设有微生物固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礁石主体上方设有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礁石主体外表面设有防水灯。
进一步的,所述的礁石主体外表面种植有沉水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礁石主体外形为框架透水结构,模仿天然礁石形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1)利用难以分解的废弃残渣为微生物固载体中的微生物提供繁殖条件,使得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同时微生物通过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扩散至生态礁石所在区域附近的底泥表面区域,消耗该区域底部大量的沉积物,使水体中的淤泥得到削减,同时设有助流器,当底泥降解后推动生态礁石向前推动,最终达到高效自动降解礁石周围底泥的目的。
2)所述的管道出口正对着气泡扩散盘,即射出的气泡与气泡扩散盘呈90°,使带压力的微气泡及微纳米气泡撞击到气泡扩散盘后通过做功积累、气泡间逐级互推,实现将气泡从面向扩散到纵向立体扩散,大量的纳米级和超纳米级气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们还具有很强的负离子释放能力,其微电极能够将水分子电解成羟基负离子,这种羟基负离子以及随之而成的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分解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分解微生物固载体自身微孔中吸附的有害物质,使微生物固载体得到自洁,从而保证微生物固载体上环境友好型微生物的长效性。
3)礁石主体外表面还设有防水灯,一方面具有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为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所必须的光照条件,沉水植物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0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