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3669.6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龙;孔迪;滕小锘;张大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85;C12N5/10;A61K39/15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戴志攀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感病毒 重组 抗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包括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牛副流感病毒重组F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牛副流感病毒重组HN蛋白,且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F蛋白和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HN蛋白形成异二聚体。本发明以筛选的F蛋白和HN蛋白局部片段为基础,而非全长蛋白,且在F蛋白片段和HN蛋白片段的C端均添加了牛抗体Fc片段,从而使两个蛋白片段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表达时能够形成更稳定的异二聚体,并显著增加了蛋白的免疫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牛副流感(Bovine parainfluenza,BP)是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感染引起的牛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能够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牛、绵羊、山羊和野生反刍动物,也包括人类和非灵长人类。BPIV3主要引起成年牛、犊牛、羊羔和小山羊等的肺炎、支气管肺炎和被感染肺叶的实质性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热、流泪、流涕和呼吸加快等。BPIV3感染对牛可渐进式地造成肺组织损伤和免疫抑制,在运输、受寒和饥饿等应激情况下可继发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如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支原体等,从而引起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死亡率大大增加。
BPIV3属副黏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有囊膜结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核酸全长约15kb。病毒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其中核衣壳蛋白(NP)、磷蛋白(P)、大分子蛋白(L)为一类,称为内部蛋白,这3种蛋白和病毒基因组RNA共同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s,此核糖核蛋白复合体是病毒的核心成分,参与病毒RNA的转录与复制;囊膜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为一类,称为外部蛋白,其中M蛋白是构成囊膜的主要成分,HN蛋白、F蛋白分别构成了囊膜表面的大、小纤突,在病毒和宿主细胞吸附时起重要作用。F蛋白是由540个氨基酸组成的I型整合膜蛋白,在中性pH的条件下,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质膜之间调控病毒的穿入,F蛋白同时作为保护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HN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是病毒主要的中和反应和保护性抗原,可以通过二硫键形成四聚体发挥其生物活性。
目前,预防BPIV3的疫苗以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主,一般的灭活疫苗虽然制造工艺简单,但免疫期限短、免疫效果差,弱毒疫苗能够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存在返毒的可能,使免疫牛成为潜在感染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免疫期限较长、免疫效果较好的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
一种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包括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牛副流感病毒重组F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牛副流感病毒重组HN蛋白,且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F蛋白和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HN蛋白形成异二聚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含有F基因和HN基因,所述F基因和所述HN基因分别编码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F蛋白和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HN蛋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F基因和所述H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基于pSV2-GS、pCI-GS或pcDNA4-GS构建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所述重组表达载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宿主细胞为DG44、DXB11、CHO-K1或CHO-S细胞株。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牛副流感病毒重组抗原、所述重组表达载体或所述宿主细胞在制备用于防治牛副流感的产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世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