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0388.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华荣;王天如;卞崔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3/02;A61B17/22;A61B17/00;A61B1/307;A61B1/313;A61B18/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幸伟山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肾盂 冲洗 双通道 软镜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包括一端插入肾盂肾盏内的外管,套设在外管内、一端插入肾盂肾盏内、且与外管的另一端封闭连接的内管,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外腔,贯穿外管设置、且与外腔连通、用于灌入冲洗肾盂肾盏的液体的灌水管,以及设置在内管内、用于排除冲洗肾盂肾盏后的液体的内腔。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冲洗效率高等优点,在肾盂肾盏冲洗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肾盂肾盏冲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上尿路疾病尤其是肾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软镜下的操作例如软镜下的激光碎石取石术,作为上尿路疾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式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现有技术的软镜操作过程如下:经尿道导丝引到下在输尿管内置入软镜鞘,软镜鞘一端位于体外,一端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软镜通过软镜鞘实现碎石取石、肿瘤活检治疗等操作。此操作过程中因为往往会出现出血、尿液浑浊等情况导致视野模糊;以及肾盂肾盏塌陷(影响操作空间),需要通过软镜持续冲水保证肾盂内视野清晰,使肾盂肾盏保持扩张状态来完成操作。
现有技术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只有在软镜操作的时候才能保证冲洗水持续在肾盂内进行冲洗保证视野清晰、肾盂肾盏扩张状态。当医务工作者在取石、取活检后退出软镜时,少量的出血、尿液浑浊、肾盂肾盏塌陷都会导致视野不清、操作空间不良,需要通过再次置入软镜进行冲洗使视野清晰、操作空间建立,再进行有效的操作。这样会影响软镜下操作的效率,增加手术时间,导致相应的手术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包括一端插入肾盂肾盏内的外管,套设在外管内、一端插入肾盂肾盏内、且与外管的另一端封闭连接的内管,设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外腔,贯穿外管设置、且与外腔连通、用于灌入冲洗肾盂肾盏的液体的灌水管,以及设置在内管内、用于排除冲洗肾盂肾盏后的液体的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肾盂肾盏冲洗的双通道软镜鞘,还包括设置在插入肾盂肾盏一端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数个支撑连接部;相邻的所述支撑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灌水流道。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外径为16mm,内径为14mm;所述内管的外径为12mm,且内径为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巧妙地设置了内管和外管,以解决在没有置入软镜没有保持冲洗液的情况下(软镜退出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肾盂内持续冲洗,有助持续保证视野清晰/操作空间良好,提高软镜下的操作效率;
(2)本发明在退出软镜的情况下,冲洗液经过软镜鞘外层通道冲洗入肾盂肾盏,经内通道流出体外,这样可以将碎石后泥沙样结石冲出体外,避免结石残留;
(3)本发明的内管和外管的上端(远离肾盂肾盏的一端)采用封闭连接,并且在靠近肾盂肾盏的一端采用支撑连接,其保证了内管和外管一体化,其操作更加简便,无需重复抽插操作,以减轻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4)本发明采用外腔进液体,内腔排除冲洗后的液体,保证流道方向单一,以提高冲洗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冲洗效率高等优点,在肾盂肾盏冲洗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