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9969.7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小平;夏海波;罗旺兴;廖梓良;魏世平;黄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龙孟华 |
地址: | 5285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卫生 填埋场 渗滤 处理 工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经脱氮工艺、混凝工艺、沉淀工艺和MBR工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工艺的处理流程为: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主要针对老龄碳氨比失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同时考虑到渗滤液老化、浓缩,结合新鲜渗滤液、餐厨垃圾混合液与其他碳源的综合处理问题,通过短程消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对垃圾渗滤进行氨氮去除,经混凝单元去除无机物,通过MBR池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解决传统生化工艺处理过程中的碳源投加量大、污泥产量大等问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供渗滤液处理出水水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了上述工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法因其处理成本低,在我国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填埋过程中及填埋完成后,不可避免会产生垃圾渗滤液。而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总氮的特点,其中COD浓度高达10000~20000mg/L左右,氨氮和总氮浓度高达1500~2000mg/L左右。若处理不当,则会对水资源、周边土壤以及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而这也失去了卫生填埋的意义。因此,妥善处理好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消除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是防止二次污染最重要的措施。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生化处理一般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而生物脱氮除碳处理因其费用低、效果好,一般作为主体工艺。但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有机物、高氨氮、高盐分的特种废水,且其水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而晚期垃圾渗滤液pH呈弱碱性,BOD5/COD比值降低,一般低于0.1,可生化性变差,且氨氮含量增高,C/N低,这无疑给其生物处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开发高效节能的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意义重大。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方法面临着达标排放和节能降耗两方面难题。一方面,当进水碳氮比较低,可利用的有机碳源不足时,需投加大量外碳源以达到完全反硝化脱氮效果。另一方面,硝化过程所需的曝气能耗大大增加污水处理厂耗电量和运行费用。此外,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中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理也使得污水厂运行费用进一步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且保障出水水质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工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经脱氮工艺、混凝工艺、沉淀工艺和MBR工艺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工艺的处理流程为: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是通过SBR池来实现的,在SBR池上连接与之连通的A池,并在A池和SBR池内设置推流器来促使污水流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厌氧氨氧化过程是通过厌氧氨氧化池来实现的,经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经均质处理后通过布水穿孔管进入厌氧氨氧化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硫自养反硝化过程是通过硫自养反硝化池来实现的,经厌氧氨氧化处理后的污水经均质处理后通过布水穿孔管进入硫自养反硝化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混凝工艺通过混凝池来实现,污水经混凝反应后,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气浮池或沉淀池中沉淀;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浸没式MBR池,所述浸没式MBR池通过所述曝气增氧开关控制其厌氧或好氧条件;所述浸没式MBR池出水进入除盐装置除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9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