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大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890.1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0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倪凌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浩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大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大棚系统,包括若干智慧大棚单元、服务端和移动终端,若干所述智慧大棚单元、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关进行信息传输,所述智慧大棚单元包括节点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节点采集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通过交换机进行信息传输,所述节点采集模块采集大棚环境特征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服务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执行模块接收所述服务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执行指令并对大棚内元件进行调节改变大棚环境信息。本发明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调节,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测量和人工监控带来的人力成本,以便智慧大棚内的环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能够合理科学的种植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慧大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根据需要普遍建设了温室大棚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现有的大多数温室大棚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存在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弊端,增加了成本浪费资源,且难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已经出现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趋势。其中,现代农业正在形成规模和快速发展,但由于农产品企业在产业化水平、农作物种植人员技术水平、手段及生产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业企业产业化水平低,仍以传统经验生产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配套集成技术,监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存在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弊端,增加了成本浪费资源,且难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种植环境恶劣,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转型与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种植的自动化、精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与经营切实降低劳动力成本,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环境不仅能生产出高效益的作物,还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研发及应用示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因此,亟需一种智慧大棚系统。
检索中国发明CN106225846A,提供了大棚监测系统,包括传感监测系统、数字模拟转换器和显示分析系统;所述传感监测系统与数字模拟转换器相连接;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与显示分析系统相连接。通过传感监测系统对大棚内一些数据的收集,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给显示分析系统,经显示分析系统内部的分析系统分析作出一份详细的实施报告,这种大棚监测系统能够合理科学地提示种植户对农作物进行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其仍存在局限性,且不能对环境进行监控和采集。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慧大棚系统,通过采集大棚环境特征信息并传输至服务端和移动终端,其执行模块接收所述服务端和移动终端的执行指令并对大棚内元件进行调节改变大棚环境信息,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调节,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测量和人工监控带来的人力成本,以便智慧大棚内的环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能够合理科学的种植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慧大棚系统,包括若干智慧大棚单元、服务端和移动终端,若干所述智慧大棚单元、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关进行信息传输,所述智慧大棚单元包括节点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服务端包括数据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监控,其中;
所述节点采集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通过交换机进行信息传输,其中,所述节点采集模块采集大棚环境特征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服务端和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执行模块接收所述服务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执行指令并对大棚内元件进行调节改变大棚环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浩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浩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员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多路蓝牙的音频传输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