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7112.2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邓鹏宇;胥潇;尤益辉;邓志新;邹森;李成业;刘懋袤;廖佳涛;董兆雄;吴伟;何子昂;石中华;张浩;胡胜;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3/08;G21C19/07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高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贮存 运输 翻转 装置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上框架结构及下框架结构;所述上框架结构包括结构架、上连接板、上框架吊点、上压板;所述下框架结构包括底板、下连接板、下压板;所述上框架结构与下框架结构可拆卸连接,上压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下压板位于底板的另一端;上压板、底板、下压板三者形成槽状结构,且上压板和下压板为所述槽状结构的侧边,上压板和下压板在所述槽状结构的槽宽方向上均位置可调。所述安装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通过保证乏燃料贮存格架经运输、安装后形状及尺寸的稳定性,促进易处理的乏燃料贮存格架设计及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乏燃料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二代核电站各机组的运行,大部分机组的乏燃料水池已接近满容,同时现阶段乏燃料后处理厂无法接收各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为了提高核电站乏燃料水池的贮存能力,在原有乏燃料水池的基础上进行贮存架的密集化改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对乏燃料水池进行密集化改造时,首先将部分需要更换的镉格架从乏燃料池内吊出,并将高密格架按照一定的顺序及位置在乏燃料池内进行安装。
除了上述贮存架密集化改造外,对贮存架本身做相应结构改进以及进一步优化贮存架的安装方式,均会有利于乏燃料后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除了上述贮存架密集化改造外,对贮存架本身做相应结构改进以及进一步优化贮存架的安装方式,均会有利于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及安装方法。采用本方案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通过保证乏燃料贮存格架经运输、安装后形状及尺寸的稳定性,促进易处理的乏燃料贮存格架设计及运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及安装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乏燃料贮存格架运输、翻转装置,包括上框架结构及下框架结构;
所述上框架结构包括结构架、设置在结构架下侧的上连接板、设置在结构架上侧的上框架吊点、设置在结构架侧面的上压板;
所述下框架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端的下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底板另一端的下压板;
所述上框架结构与下框架结构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连接,使得上框架结构连接于下框架结构的一端,且上压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下压板位于底板的另一端;
上压板、底板、下压板三者形成槽状结构,且上压板和下压板为所述槽状结构的侧边,上压板和下压板在所述槽状结构的槽宽方向上均位置可调。
针对贮存格架的结构设计,一般将贮存格架设置为:包括如厚度为30mm的底部板,在底部板上设置格架体,以上格架体上形成多个竖向的方格空间,如为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体材料的贮存格架中,以上格架体的侧壁厚度可设置为仅为2mm,同时在格架体的侧面无需设置强度加强件。同时,贮存格架的外形尺寸(长、宽、高)可设计为:2210×1720×4425mm。以上贮存格架的结构设计在于获得如下技术效果:当贮存格架退役后,对贮存格架进行无害化分解处理时,更为简单的结构形式旨在获得更小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量和降低无害化处理难度。
但以上形式的贮存格架在运输时,由于格架本身较重(约7吨),故格架本身转移难度较大,同时,贮存格架上本身结构紧凑无吊点,且高度较高,具体运输时仅适合水平运输。但将贮存格架翻转后,由于格架体的轻量化设计,使得其存在刚度不足的问题。故为避免以上形式的贮存格架在运输、安装后发生形状、尺寸变换影响其正常使用,本方案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装置。
本装置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如下步骤完成贮存格架的运输以及在乏燃料池中的安装:
S1、将贮存格架以水平姿态吊运至下框架结构上,贮存格架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底板上,完成上框架结构与下框架结构的连接,利用所述上压板及下压板,对贮存格架进行端部约束,且贮存格架的底侧与下压板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蜗杆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吸尘装置及其自清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