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2238.0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7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伟;李德栓;耿进锋;姚德贵;潘勇;时洪飞;肖寒;史晨昱;马磊;赵理;李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66 | 分类号: | H04L12/66;H04Q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姜新宇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融合 通信 网关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包括:设置在电屏蔽壳体内的无线信号接收器、波分复用分插复接器、光信号接收器、信号混合器和光信号发射器,电屏蔽壳体用于形成无线信号接收器的天线。它可以在兼顾电力光缆内信号传输的条件下复合无线网数据信号。它的使用方法,在同一波分复用光纤上串接有至少两组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第一波长域的光信号用于编码长报文信息,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用于编码短报文信息;波分复用分插复接器用于通过波长属于第一波长域的光信号,引出波长属于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光信号发射器根据第三电信号属于长报文信息或短报文信息,对应编码第二光信号波长属于第一波长域或第二波长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方式在以下方面远优于电缆、微波通信方式:传输频带宽、抗干扰性高和信号衰减小。
电力光缆主要作为导线使用,其内部复合有光纤传播介质,以便于传输信号。当前,电力光缆分为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光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光缆)、光纤复合相线(OPPC光缆)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光缆)四种类型。
虽然光纤传输信号的效果优于电缆及无线通信,但受制于光纤制作材料限制,光纤布设条件要求高,不易于构建前端网络。2019年5月6日公开的硕士论文《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线路监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作者:刘一硕)中介绍了电力系统中无线通信与光纤通信的融合构想,在该构想中,在OPGW接续盒处设置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利用该融合通信网关接收无线传感器发送的无线信号,转换成光通信信号后借助OPGW光缆内的光纤传输至目标位置。但该文献中并未涉及如何在不影响OPGW光缆内光纤信号的条件下混入与无线信号相关的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及其使用方法,以在兼顾电力光缆内信号传输的条件下复合无线网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包括:设置在电屏蔽壳体内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用于输出第一电信号,所述电屏蔽壳体用于形成无线信号接收器的天线;设置在所述电屏蔽壳体内的波分复用分插复接器,用于连接波分复用来路光纤和波分复用去路光纤,并引出旁路输出光纤和旁路输入光纤;设置在所述电屏蔽壳体内的光信号接收器,用于转换所述旁路输出光纤内的第一光信号,输出第二电信号;设置在所述电屏蔽壳体内的信号混合器,用于处理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三电信号;设置在所述电屏蔽壳体内的光信号发射器,用于转换所述第三电信号,输出第二光信号至所述旁路输入光纤。
优选的,在同一波分复用光纤上串接有至少两组所述的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所述波分复用来路光纤能够传输第一波长域和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所述波分复用分插复接器用于通过波长属于所述第一波长域的光信号,引出波长属于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至所述旁路输出光纤;所述光信号发射器能够发出波长属于第一波长域和属于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的波长属于所述第一波长域或第二波长域。
前述的光网无线网融合通信网关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波长属于所述第一波长域的光信号用于编码长报文信息;波长属于所述第二波长域的光信号用于编码短报文信息;若所述第三电信号对应的信息属于长报文信息,所述光信号发射器编码所述第三电信号为波长属于第一波长域的第二光信号,若所述第三电信号对应的信息属于短报文信息,所述光信号发射器编码所述第三电信号为波长属于第二波长域的第二光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皮花生加工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咽拭子采集咬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