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9680.1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樊蓉;陈慧;严普仁;蔡飞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08;D06C7/02;D06B3/10;D02G3/04;D01D5/08;D01D5/16;D01D5/253;D01F1/10;D01F6/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力 涤纶 蚕丝 纺织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涤纶切片和蒙脱土分别进行预结晶干燥;将涤纶切片和蒙脱土混合,并放到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引入纺丝机的原料箱中,采用三叶异形孔的喷丝板进行喷丝;将三叶异形丝放到牵伸机上进行牵伸;将改性涤纶纤维与竹炭纤维进行加捻处理,并定形处理、经纬交织工艺,制得坯布;将坯布放到精炼液;将坯布染色处理,得到。本发明制备的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在外形和手感方面都接近天然蚕丝,可纺性强,弹力大,吸湿透气性好,易于染色,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工艺易操作,经济效益高,适合广泛推广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是自然界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具有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的特点,不仅手感好,外观雅丽,而且强度等物理性能较好,是人们喜爱的服饰用品材料。但养蚕的地域和产量有限,天然蚕丝的产量急剧减少,成本日渐增加,大大限制了蚕丝的广泛应用。
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其产量占化纤总产量的80%以上,被广泛应用在服饰面料以及其他非服用领域。涤纶衣物穿着起来挺括有型,但其表面不亲水、透湿性差,穿起来不如蚕丝衣服舒服。
中国专利CN106192032A公开了一种仿蚕丝超细异形纤维的生产工艺,将光涤纶切片进行预结晶干燥,干燥后的切片放到螺旋挤压机进行纺丝熔融挤压,熔融后的聚合物经过过滤器过滤,随后熔融聚合物进入纺丝组件喷丝,喷丝的丝经冷却成形喷出的丝进一步进行拉伸定形,然后对拉伸定形后的丝进行油嘴上油,再将丝进行卷绕成形。但是该专利制备份仿蚕丝的吸湿性和染色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涤纶切片和蒙脱土分别进行预结晶干燥,除湿风经过加热系统加热后把风温提高至168~178℃,干燥6小时;
步骤S20,将步骤S10得到的涤纶切片和蒙脱土混合,并放到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得到熔体;
步骤S30,将步骤S20得到的熔体引入纺丝机的原料箱中,采用三叶异形孔的喷丝板进行喷丝,得到三叶异形丝;
步骤S40,将得到的三叶异形丝放到牵伸机上进行牵伸,控制牵伸倍数为4~5倍,得到改性涤纶纤维;
步骤S50,将改性涤纶纤维与竹炭纤维以重量比10:1.2~2.2进行加捻处理,并采用120~128℃的湿热蒸汽进行定形处理40~50分钟,再采用经纬交织工艺,制得坯布;
步骤S60,将坯布以水浴比为1:60~70的比例放到精炼液中,升温至85℃处理40~60分钟,再水洗至中性,得到预处理坯布;
步骤S70,将预处理坯布放到浴缸中,以1:40~45的浴比进行染色处理,得到弹力涤纶仿蚕丝纺织面料。
其中,在进行纺丝的过程中添加具有高吸水性能的蒙脱土在不影响涤纶纤维可纺性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涤纶纤维的吸水性和染色性,降低涤纶表面的反射性,提高涤纶纤维的光泽性和柔和性,使其在外表和功能上更贴近蚕丝;将涤纶纤维与亲水性纤维竹炭纤维混合加捻,保留了涤纶纤维坚牢耐用、抗皱性与保形性佳的优势,还改善了涤纶纤维吸汗性与透气性差的缺点;由于天然蚕丝截面形状结构为近似三角形,并且丝条截面带有毛细沟槽,为了增加纤维吸湿排汗性能,为了最大程度的比拟天然蚕丝结构,将喷丝孔的形状设计为三叶异形孔;加捻处理可以让涤纶纤维与竹炭纤维在形态上与蚕丝具有相似的微蜷曲状态,丝线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粗糙感;进行蒸汽定形处理可以消除加捻产生的应力,提高涤纶纤维与竹炭纤维的抱合性能,便于织造,还可以将加捻产生的特殊形态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96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耐热型密胺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压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