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桩身周围土体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67065.5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5/02;E02D5/3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桩 周围 加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灌注桩桩身周围土体加固施工方法,加工无缝注浆管,由注浆管上加工有溢浆孔;利用履带式液压潜孔钻机在灌注桩桩身周围进行孔位钻进,使注浆孔均匀布置在灌注桩桩身外侧周围;高压注浆机由下向上进行注浆,直到所有的注浆孔完成注浆为止;所有注浆孔完成注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注浆孔进行封孔固定;注浆区域土体固化后,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本发明有效增强了土体间的强度,保证了成孔质量,防止塌孔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沉渣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灌注桩桩身周围土体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灌注桩成孔工艺方法有正、反循环钻孔、冲击成孔、干作业挖孔、旋挖钻孔等,不同地层选用不同成孔设备。当遇到回填尾矿砂、碎石区域,经过现场试桩,该地质条件下钻孔时塌孔明显,无法成桩。尾矿砂与碎石间孔隙率较大,且无粘聚力,地层相对水位较高等;由于土体稳定性极差,用水量明显,当机械成孔时,需制备泥浆比重较高的泥浆液;当人工挖孔时,需随挖随浇筑护壁混凝土,且存在较大的安全危险性。由于碎石层孔隙率较大,无粘性,无法使用泥浆护壁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增强土体间的强度,保证成孔质量,防止塌孔的灌注桩桩身周围土体加固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注桩桩身周围土体加固施工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加工无缝注浆管,由注浆管底部向上300mm处开始加工溢浆孔,溢浆孔以及注浆管的底部分别用透明胶带密封;
B、根据浆液扩散半径以及灌注桩的桩径,确定注浆孔的位置与个数,利用履带式液压潜孔钻机在灌注桩桩身周围进行孔位钻进,使注浆孔均匀布置在灌注桩桩身外侧周围;
C、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内,通过高压注浆机由下向上进行注浆,一个注浆孔注浆完成后跳注到另一个注浆管对其对应的注浆孔开始注浆,根据浆液的扩散速度对每个注浆孔进行分阶段多次注浆,直到所有的注浆孔完成注浆为止;
D、所有注浆孔完成注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注浆孔进行封孔固定;
E、注浆区域土体固化后,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灌注桩桩身周围注浆加固的施工方法,有效增强了土体间的强度,保证了成孔质量,防止塌孔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沉渣现象,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桩体质量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优选方案是:
步骤A中的注浆管环形对称设置有两排溢浆孔,每排溢浆孔设置有三个,同排溢浆孔的间距为200mm,每个溢浆孔的孔径为3~5mm。
步骤B中注浆孔设置有8个,每个注浆孔分别距灌注桩桩身200mm,8个注浆孔在灌注桩桩身外侧均匀布置。
步骤C中的注浆压力为0.2~0.3Mpa,注浆流量为7~10L/min。
步骤B中潜孔钻机进行孔位钻进时,当遇到碎石层与风化岩层时,潜孔钻机进行加压回旋冲击,直到达到孔深的设计要求,注浆孔底进入强风化花岗片麻岩100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注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断面图;
图4为灌注桩桩身周围注浆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67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