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1567.4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春;任山;唐朝钧;赵志红;马应娴;鲁智勇;卢聪;雷欣;王继宇;张绍彬;苟波;刘斌;郭青松;刁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68 | 分类号: | C09K8/68;C09K8/88;C09K8/9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变粘耐盐降阻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水溶性稠化剂:20份~60份;
原位交联剂:5份~10份;
溶剂:30.6份~73份;
悬浮助剂:0.2份~1.5份;
悬浮剂:0.5份~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4份;
水:10份~20份;
所述溶剂为溶剂A和溶剂B;所述溶剂A为酰胺类或醇胺类;所述溶剂B为多元醇类;所述溶剂A和溶剂B的重量比为0.6~3:30~70;
所述原位交联剂为水溶性酚醛树脂;
所述水溶性稠化剂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丙烯酰胺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和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且所述水溶性稠化剂的分子量为500万~3000万;
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水、悬浮助剂和表面活性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循环剪切0.8h~1.5h,得X液;然后将X液转移到高位罐中;
S2:在保持搅拌及循环剪切的条件下,将溶剂、悬浮剂、水溶性稠化剂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继续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循环剪切1h~2h,得Y液;
S3:在保持搅拌及循环剪切的条件下,将X液和原位交联剂交替加入到Y液中,X液和原位交联剂加完后继续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再循环剪切25min~35min,即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
水溶性稠化剂:30份~50份;
原位交联剂:6份~9份;
溶剂:40份~60份;
悬浮助剂:0.6份~1.2份;
悬浮剂:1.2份~2.2份;
表面活性剂:1.5份~3份;
水:12份~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
水溶性稠化剂:40份;
原位交联剂:7.5份;
溶剂:50份;
悬浮助剂:0.9份;
悬浮剂:1.8份;
表面活性剂:2份;
水: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助剂为低分子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氨酯增稠剂、海藻胶、黄原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低分子聚合物为丙烯腈、马来酸、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的均聚物和其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且所述低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万~10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为气相二氧化硅、膨润土、蒙脱土、聚酰胺蜡、聚乙烯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为改性阳离子氟碳、改性阴离子氟碳、改性非离子氟碳和改性两性离子氟碳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司盘60、司盘65和司盘80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为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和吐温80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将水、悬浮助剂和表面活性剂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循环剪切0.8h~1.5h,得X液;然后将X液转移到高位罐中;
S2:在保持搅拌及循环剪切的条件下,将溶剂、悬浮剂、水溶性稠化剂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继续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循环剪切1h~2h,得Y液;
S3:在保持搅拌及循环剪切的条件下,将X液和原位交联剂交替加入到Y液中,X液和原位交联剂加完后继续搅拌并通过乳化泵再循环剪切25min~35min,即得到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变粘耐盐降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X液和原位交联剂均匀交替加入到Y液中,所述X液和原位交联剂加入的切换时间均为2~4min;所述X液和原位交联剂的加料速度均为100g/min~140g/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未经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15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硫化式横向稳定杆总成的新能源汽车
- 下一篇:一种尿素热解炉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