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稳定的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0793.7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国华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3/26;B28B7/38;B28B7/02;B28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稳定 建筑工程 混凝土 砌块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其结构包括主体、成型箱、挡料竖板、送料通道、清理装置、过料板、料仓、调节器、电机、配电箱、输送带,本发明在进行砌块成型时,通过料仓将材料输送到成型箱内部的压模进行成型处理,当砌块进行成型后,通过调节件对滚刷转动清理,活动弹板辅助滚刷和清理排刷活动,用加热元件和热导板互相配合加热,降低压模凹角处粘料的粘性,可以快速的将凹角处的残渣进行清理;当砌块在进行生产时,用大小拉板进行活动调整到砌块使用的大小,推杆和压板辅助大小调节块对固定槽的尺寸进行调整,用固定片和移动压板将固定槽进行固定压模,使得调整后的压模位置固定,可以快速满足生产上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效稳定的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
背景技术
砌块成型机是以粉煤灰、河沙、石子、石粉、粉煤灰、废陶粒渣、冶炼渣等材料添加少量水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砌块的机器,混凝土砌块是专门用于土建施工用的建筑用砌块。现有的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在进行在砌块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1、现有的砌块成型机在进行在砌块时,压模的凹角处不免会有一点面料残渣粘接,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该凹角处的残渣越粘越多,且粘接处的残渣的强度越高,清理难度增加,给地砖的表面留下塌边和凹坑,使得砌块达不到原地砖使用的要求;
2、砌块成型机在进行压模生产时,只能生产固定尺寸的混凝土砌块,一旦工程建设中有其他的需求,就很难满足生产上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加长工程建设工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以解决现有的砌块成型机在进行在砌块时,压模的凹角处不免会有一点面料残渣粘接,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该凹角处的残渣越粘越多,且粘接处的残渣的强度越高,清理难度增加,给地砖的表面留下塌边和凹坑,使得砌块达不到原地砖使用的要求;砌块成型机在进行压模生产时,只能生产固定尺寸的混凝土砌块,一旦工程建设中有其他的需求,就很难满足生产上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加长工程建设工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稳定的建筑工程用混凝土砌块成型机,其结构包括主体、成型箱、挡料竖板、送料通道、清理装置、过料板、料仓、调节器、电机、配电箱、输送带,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成型箱,所述成型箱设在挡料竖板上,两者相贴合连接,所述成型箱通过主体与料仓内部相连通,所述料仓上端设有过料板,所述过料板前端与送料通道后端相扣合连通,所述送料通道设在主体左侧,所述清理装置通过主体与成型箱连为一体,所述成型箱右侧设有调节器,所述成型箱内部与输送带相通,所述输送带侧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配电箱通过电线接通连接,所述配电箱对配电箱内部相连接进行控制;所述清理装置由加热板、本体、清理排刷、滑杆、滚动活动件、推杆组成,所述加热板与清理排刷相连接,所述清理排刷后端设有滚动活动件,所述滚动活动件通过滑杆进行上下活动,所述滑杆通过本体与推杆相连接,所述推杆前端与清理排刷后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器由固定挡板、滑动杆、移动压板、固定片、调节杆、固定槽组成,所述固定挡板上端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前端设有移动压板,所述移动压板下端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片采用贯穿方式扣合在一起,所述固定槽下端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左端连接在固定挡板下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板由底板、调温件、热导板、加热元件、固定杆组成,所述底板顶部与热导板相连接,所述热导板上设有调温件和加热元件,两者通过热导板相连接,所述热导板前后两端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清理排刷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活动件由支撑座、外框、调节件、活动滚刷、活动弹板、连接管组成,所述支撑座设在外框与活动弹板之间,所述外框顶部中间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下端垂直连接着活动滚刷,所述活动滚刷通过支撑座与活动弹板连为一体,所述活动弹板下端设有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国华,未经袁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七自由度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