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9276.1 | 申请日: | 201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0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泽真义;大松一喜;福井仁之;岸田明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28;B32B27/32;B32B27/34;C08J5/18;C08L7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 ||
本发明提供不易产生膜表面白化而具有良好外观及视觉辨认性的、包含基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该层叠体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贴合在透明树脂膜至少一个面的保护膜,透明树脂膜包含选自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1种及1种以上溶剂,通过流延法用前述1种以上溶剂制造,前述1种以上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W为0.33以下,残留溶剂量S作为基于热重‑差热测定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算出,低分子成分量W定义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40℃的测定温度测得的图谱中的Log M为2.82至3.32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S×W≤4.7(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2月12日、发明名称为“层叠体”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910111874.7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薄型化、轻质化及柔性化等,作为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璃的材料,广泛利用了基于聚酰亚胺、聚酰胺等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作为这样的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之一,已知流延法(溶液流延法)。流延法中,通常将包含被溶解在溶剂中的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的清漆涂布于支承基材上而进行制膜,将制成的膜从支承基材剥离后,通过干燥将溶剂除去,由此能连续地成型树脂膜。在经制膜而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表面上适当层叠可剥离的保护膜,从而实现对膜表面的保护(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8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4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87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树脂膜中存在溶剂的情况下,保护膜中包含的添加剂等成分有时溶出至树脂膜中包含的溶剂中,有时由于溶出的成分而导致贴合了保护膜的树脂膜的表面发生白化。尤其是,对于通过流延法等使用溶剂制造的透明树脂膜而言,在连续的生产中,难以将清漆中的溶剂完全除去,常常残留有一定程度的量的溶剂,在与保护膜贴合时容易产生白化。这样的透明树脂膜中的白化不仅对于要求高透明性的透明树脂膜而言成为外观缺陷,而且在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的情况下,将成为使视觉辨认性变差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产生膜表面的白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外观及视觉辨认性的、包含基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优选方式。
[1]层叠体,其是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被贴合在前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保护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1种以上的溶剂及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而成,是通过流延法使用前述1种以上的溶剂制造的,其中,
前述1种以上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为120~300℃,
前述透明树脂膜的残留溶剂量S(质量%)与前述保护膜的低分子成分量W(%)满足关系式(1),所述残留溶剂量S是作为通过热重-差热(TD-DTA)测定得到的从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而算出的,所述低分子成分量W定义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40℃的测定温度测得的图谱(chart)中的Log M为2.82至3.32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
S×W≤4.7 (1),
W为0.33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纸机械的压平式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安装灯具的前罩框形板压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