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腰椎穿刺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7673.5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5/03;C09D163/00;C09D5/08;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5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腰椎 穿刺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腰椎穿刺器,包括针体、针柄、针芯和针座,针体的下端固定于针柄上端且针体的内腔Ⅰ与针柄的内腔Ⅱ相连通,针芯同轴滑动设于内腔Ⅰ及内腔Ⅱ且其下端固定于针座,针柄上还设有与内腔Ⅱ连通的流通孔;针芯上设有指示色块Ⅰ,针柄上设有一透明窗口,且透明窗口设有指示色块Ⅱ,当针芯沿内腔Ⅱ移出流通孔所在的位置时指示色块Ⅰ对准指示色块Ⅱ;针体上设有刻度层;针体和针芯的表面均设有抗老化防护层,抗老化防护层经由涂覆抗老化涂料而形成。本发明有利于医师把控针芯抽出的距离及针体的穿刺深度,同时针体及针芯部分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优,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腰椎穿刺器。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是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仪器,其方便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临床诊疗的顺利与否。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炎性脱髓鞘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临床使用的腰椎穿刺器(腰椎穿刺针)一般包括中空的针体、针芯和针座,针芯嵌套于针体内部且尾端与针座相固定,利用针体进行穿刺,穿刺后将针芯完全抽出后进行测压、收集脑脊液或注射等进一步操作。
目前,为了避免因针芯完全抽离而产生污染,同时便于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等操作,腰椎穿刺器的针体侧部特别设计了与其空腔相通的通孔,从而形成了脑脊液流动的通道,进而完成观察、测压、留取标本、鞘内注射等操作。
然而,现有的腰椎穿刺器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针芯抽出的距离不好把控,抽出过度则容易导致针芯脱出,容易产生污染,抽出不足则容易堵塞流动通道,妨碍下一步操作;第二,针体的穿刺深度很关键,但由于缺乏指示标记,不便于医师对穿刺深度的把控,光凭手感容易出现失误;第三,针体及针芯部分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差,其表面容易被锈蚀,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医用腰椎穿刺器,有利于医师把控针芯抽出的距离及针体的穿刺深度,同时针体及针芯部分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较优,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腰椎穿刺器,包括针体、针柄、针芯和针座,所述针体的下端固定于针柄上端且针体的内腔Ⅰ与针柄的内腔Ⅱ相连通,所述针芯同轴滑动设于内腔Ⅰ及内腔Ⅱ且其下端固定于针座,所述针柄上还设有与内腔Ⅱ连通的流通孔;
所述针芯上设有指示色块Ⅰ,所述针柄上设有一透明窗口,且透明窗口设有指示色块Ⅱ,当所述针芯沿内腔Ⅱ移出流通孔所在的位置时所述指示色块Ⅰ对准指示色块Ⅱ;所述针体上设有刻度层;
所述针体和针芯的表面均设有抗老化防护层,所述抗老化防护层经由涂覆抗老化涂料而形成;
所述抗老化涂料由以下份数的原料组分组成: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85份、磷酸锆9份、群青9份、聚六亚甲基胍5份、石油磺酸钡4.3份、羊毛脂镁皂4.6份、十二烯基丁二酸4.0份、玻璃鳞片5.3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11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2份、乳化剂2.0份、分散剂2.0份、成膜助剂1.6份、流平剂1.5份、消泡剂1.5份、表面活性剂1.6份和去离子水23份;
所述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转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去离子水,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75℃,通过搅拌器以420r/min的速率搅拌5min,完成对甲苯及环氧树脂进行预混合,再在此温度下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加入反应釜内,并以200r/min的速率混合搅拌10min,混合完成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95℃,并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待反应结束后,反应釜内所得记为混合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旦,未经张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7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