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验用可调式温控腐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5781.0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7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旭;赵齐;郑凌宇;郭纬愉;冯宇琦;侯耀晟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5D2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 调式 温控 腐蚀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用可调式温控腐蚀装置,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箱、内箱、旋转螺杆以及温度控制系统,内箱安装在外箱的内部,内箱的一个侧面为可滑动箱壁板,所述旋转螺杆的一端安装在可滑动箱壁板上,旋转螺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外箱上,内箱上设置有水平刻度尺,当转动旋转螺杆时,可滑动箱壁板能够沿旋转螺杆长度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腐蚀长度的精确调整,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被测试筋材的实验目标区域进行腐蚀试验,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腐蚀溶液温度的精确控制,结构灵活,试验效率高,节约试验空间,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试验用可调式温控腐蚀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制造和应用,纤维增强聚物材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纤维增强聚合物筋具有质轻、高强、耐腐蚀等优异性能。随着纤维增强聚合物筋(如碳纤维筋、玻璃纤维筋和玄武岩纤维筋等)在海洋土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关注纤维增强聚合物筋在不利环境(碱性、干湿循环、海盐、洋流)下工作性能的退化状况。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新型合金材料等在腐蚀环境(如海洋环境、酸性、碱性、氯盐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科研人员经常采用加速腐蚀的试验方式,把这些筋材放置于配制好的模拟腐蚀溶液中,并采用升温的方式来加快腐蚀速率,缩短试验周期,然后用科学的理论把加速试验得到的材料的退化速率与实际服役期间的退化速率建立起对映关系,从而形成设计指南和指导工程实践。
由于被测试筋材的两端常被用作夹持端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等;甚至在实验过程中对被测试件两端直接施加预应力以实现持荷腐蚀,从而更好地模拟材料在服役期间的性能退化情况。因此在进行加速试验时,科研人员通常只希望对被测筋材的中间部分(测试段)进行加速腐蚀,而不希望被测试筋材的两端被腐蚀损伤。
目前常见的腐蚀箱大多为封闭式,只能把被测试件整体浸入腐蚀或喷淋腐蚀。如果试件长度较大,则相应腐蚀箱体积也随之增加,既无法实现被测筋材的局部定向腐蚀,同时占用试验场地较大,成本较高。
专利文献CN107063986A公开了一种腐蚀箱和腐蚀试验装置,属于试验设备领域,腐蚀箱,包括箱体、喷雾装置及盐雾收集装置,喷雾装置和箱体连接,盐雾收集装置和箱体连接。腐蚀试验装置,包括试件支撑装置和腐蚀箱,试件支撑装置设置在腐蚀箱中的容纳空间的内部,试件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至少两个支撑件均设置为条形,试件支撑件上具有用于连接试件的连接部,连接部采用惰性材料制成,但该设计结构针对不同的长度的被测试筋材不能灵活调整,空间利用率低,结构不合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验用可调式温控腐蚀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试验用可调式温控腐蚀装置,包括外箱1、内箱2、旋转螺杆7以及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内箱2安装在外箱1的内部;
所述内箱2的一个侧面为可滑动箱壁板25,所述旋转螺杆7的一端安装在可滑动箱壁板25上,所述旋转螺杆7的另一端安装在外箱1上,当转动旋转螺杆7时,所述可滑动箱壁板25能够沿旋转螺杆7长度的方向运动;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目标温度控制内箱2内液体温度的恒定,当内箱2内液体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温度控制系统自动对内箱2内液体加热,当内箱2内液体温度到达目标温度时,温度控制系统自动停止对内箱2内液体加热。
优选地,所述可滑动箱壁板25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3,所述内箱2中与可滑动箱壁板25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4;
所述多个第一通孔23包括一排或多排,所述多个第二通孔24包括一排或多排;
所述多个第一通孔23分别与多个第二通孔24一一对应,其中,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对称布置在内箱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5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