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4643.6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张宁宁;王丹;李文浩;李长虹;杨萌;曲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源 循环 污泥 污水处理 系统 使用 方法 | ||
1.一种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后端沉淀分离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后端沉淀分离处理单元连接的污泥水解酸化单元,其中,
所述前端预处理单元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得到初沉污泥和第一上清液;
所述生物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上清液进行生物处理,得到污泥混合物;
所述后端沉淀分离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污泥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回流污泥、第一剩余污泥和第二上清液,并将所述回流污泥返回生物处理单元;
所述深度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上清液进行处理,实现其达标排放;
所述污泥水解酸化单元用于对所述初沉污泥和第一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得到污泥水解液和第二剩余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单元,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污泥水解酸化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剩余污泥进行处理,实现污泥填埋、焚烧或作为其它生产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调节池和初沉池,其中,
所述格栅用于除去进入所述前端预处理单元的较大悬浮固体,得到产水;
所述调节池用于调节并均质进入所述前端预处理单元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初沉池用于通过沉淀分离除去进入所述前端预处理单元的较重固体颗粒,得到第一上清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单元选自A2O、AO、SBR、氧化沟、MBBR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沉淀分离处理单元选自二沉池、MBR膜池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水解酸化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预处理设备、污泥水解设备和污泥水解液暂存设备,其中,
所述污泥预处理设备用于调节污泥浓度;
所述污泥水解设备用于对污泥进行水解发酵生产碳源,并通过所述污泥水解液将碳源输出;
所述污泥水解液暂存设备用于储存所述污泥水解液,并将所述污泥水解液输出至所述生物处理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单元选自污泥输送泵、污泥暂存池、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污泥螺旋输送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深度处理单元的出水口或污泥水解酸化单元的污泥水解液出口设置磷分析仪表,用于实时监测磷的含量;同时设置除磷药剂投加设备,当磷含量超标时,启动除磷药剂投加设备将磷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1和3~6任一项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水输入前端预处理单元进行预处理,得到初沉污泥和第一上清液;
(2)将所述第一上清液输入生物处理单元进行生物处理,得到污泥混合物;
(3)将所述污泥混合物输入后端沉淀分离处理单元进行分离,得到回流污泥、第一剩余污泥和第二上清液;
(4)将所述第二上清液输入深度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5)将所述初沉污泥和第一剩余污泥输入污泥水解酸化单元进行处理,得到污泥水解液和第二剩余污泥,并将污泥水解液输送至生物处理单元作为碳源投加。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碳源循环污泥减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6):将所述第二剩余污泥输入污泥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填埋、焚烧或作为其它生产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安能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46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