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汽包及基于反向模拟分析改造锅炉汽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9276.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9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官招松;刘钦伟;刘耀宇;杨斌;何天;马金星;张新华;赵薇;刘兰斌;文连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2 | 分类号: | F22B37/22;F22B37/32;G06F30/20;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汽包 基于 反向 模拟 分析 改造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锅炉汽包及基于反向模拟分析改造锅炉汽包的方法,属于锅炉改造技术领域。锅炉的汽包外壳内具有内腔和汽水引入腔,汽包外壳上设置有与汽水引入腔连通的第一汽水引入管以及与内腔连通的第二汽水引入管。第一孔板连接于汽包外壳将内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汽水引入腔位于第一孔板的远离第二空腔的一侧,第二汽水引入管的管口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和汽水进口管,分离器本体位于第一空腔内,汽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分离器本体,另一端与汽水引入腔连通。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汽水引入管的管口,另一端穿过第一孔板与汽水引入腔连通。此锅炉汽包连接了一根引流管,能够提高蒸汽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锅炉改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炉汽包及基于反向模拟分析改造锅炉汽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果锅炉汽包发生异常,经过汽水分离后的蒸汽从饱和蒸汽引出管引出,引出的蒸汽中带水,会影响蒸汽的品质。现有技术中,对于异常汽包,没有有效地改造方式,一般情况下重新安装或更换汽包内的装置,甚至重新制备正常汽包来更换异常汽包,以保证蒸汽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汽包及基于反向模拟分析改造锅炉汽包的方法,可以在原有异常汽包结构的基础上对异常汽包进行改进,就能够得到正常汽包,提高蒸汽的品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炉汽包,包括汽包外壳、第一孔板、汽水分离器和引流管。汽包外壳内具有内腔和汽水引入腔,汽包外壳上设置有与汽水引入腔连通的第一汽水引入管以及与内腔连通的第二汽水引入管。第一孔板连接于汽包外壳将内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汽水引入腔位于第一孔板的远离第二空腔的一侧,第二汽水引入管的管口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本体和汽水进口管,分离器本体位于第一空腔内,汽水进口管的一端连接分离器本体,另一端与汽水引入腔连通。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汽水引入管的管口,另一端穿过第一孔板与汽水引入腔连通。
由于锅炉汽包的第二汽水引入管的管口位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所以,从第二汽水引入管处引入的汽水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一孔板的上方,没有经过汽水分离器以及第一孔板的分离,这一部分汽水经过锅炉汽包以后,没有很好地进行汽水分离,所以,分离后的蒸汽中带水。通过引流管的设置,可以将第二汽水引入管引入的汽水引流至汽水引入腔内,与第一汽水引力管引入的汽水一起经过汽水分离器和第一孔板进行汽水分离,可以减少锅炉汽包中分离后的蒸汽的含水量,提高蒸汽的品质。且该设计方式直接在原有的异常汽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直接增加一根引流管即可实现,方法简单、有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流管为圆弧管,圆弧管朝向远离汽包外壳的方向凸出。
可以使汽水在引流管中更好地引流,汽水在圆弧管中进行引流的时候,可以减少汽水与引流管的管壁的碰撞,可以减小管道的振动,避免水循环的停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圆弧管为45°弯管。使用普通的45°弯管作为引流管,材料易得,且将其安装上去以后,汽水在引流管中的流通更加顺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孔板包括呈阶梯状连接的分离孔板和靠近汽水分离器的溢水板,溢水板的一侧与汽包外壳连接,引流管穿过溢水板,分离孔板位于汽水分离器的上方,使经过分离后的蒸汽穿过分离孔板进入第二空腔内。
由于第一孔板的分离孔板和溢水板呈阶梯状连接,且溢水板更加靠近汽水分离器,汽水从第二汽水引入管引入汽包内以后,汽水会喷射在阶梯状的连接处,然后直接射出,会使蒸汽带水。所以,通过引流管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使汽水分离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孔板,第二孔板连接于汽包外壳,且位于第一孔板的远离汽水分离器的一侧。
从第二汽水引入管引入汽包的汽水从阶梯状的连接处反射以后,直接射至第二孔板(喷射至第二孔板的汽水速度较快),第二孔板不能够对汽水进行很好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