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止没电时发生锁定情况的电子门闩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6337.1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J·舍尔;J·L·康钱;J·R·诺维茨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62 | 分类号: | E05B81/62;E05B81/64;E05B7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勇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止 没电时 发生 锁定 情况 电子 门闩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侧门的电子门闩锁组件,包括保持构件和致动器。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至保持构件,并使保持构件在主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与致动器电连通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指令以:接收指示车辆即将没电的电力信号作为输入;在接收到电力信号后,控制模块接收指示车门打开的开门信号;响应于接收到开门信号,控制模块命令致动器将保持构件从解锁位置转动至侧门无法上锁关闭的主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电子门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门锁,其可防止侧门在没电时上锁关闭,从而阻止锁定的情况发生。
背景技术
许多车辆都包括有由电子门锁或电子锁释放的侧门或乘客门。解锁电子门锁的电子门把手可以集成到车辆的腰线上—指车辆侧窗的底部边缘。因此,电子门把手往往是通过取消一般沿车辆外门设置的机械门把手来改善车辆的美观性。
电子门锁需要电力来操作。车辆的乘客门还包括乘客在车厢内时可使用的机械释放杆。机械释放杆可以手动致动,解锁电子门锁。因此,如果车辆没电,电子门锁无法操作,乘客仍可通过手动致动机械释放杆,从而下车。例如,当电池电量耗尽导致车辆没电时,乘客可以手动致动机械释放杆,打开车门,下车,然后关闭乘客门。然而,由于车辆外部没有机械门把手,乘客现在不能重新打开乘客门。一些车辆包括钥匙致动装置,该钥匙致动装置可提供一个基于机械的备用方法以在锁定情况发生时能重新进入车辆中。具体地,钥匙致动装置使得乘客在车辆没电时能通过手动方式重新进入车辆车厢内。然而,有时乘客会不小心将钥匙致动装置留在车辆的车厢内。
因此,虽然当前的电子门锁实现了其预期目的,但是需要一种新型的改进的系统和方法来防止在车辆没电时发生锁定情况。
发明内容
根据若干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侧门的电子门闩锁组件。该电子门闩锁组件包括保持构件和致动器,其中致动器可操作地连接至保持构件,并使保持构件在主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与致动器电连通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接收指示车辆即将没电的电力信号作为输入。在接收到电力信号后,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接收指示车门开着的开门信号;响应于接收到开门信号,控制模块执行指令命令致动器将保持构件从解锁位置转动至主位置。当保持构件处于主位置时,侧门无法上锁关闭。
一方面,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显示器。响应于接收到电力信号,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指示显示器显示覆盖消息,其中覆盖消息请求用户输入。
另一方面,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接收用户输入,其中用户输入指示没有选择覆盖功能,覆盖功能配置为覆盖命令致动器关闭电子门闩锁组件的指令。
又一方面,电力信号指示电池电压低于阈值电压。
一方面,阈值电压表示致动器将保持构件从主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所需的最小电池电压。
另一方面,开门信号指示保持构件的位置。
一方面,公开了车用电子门闩锁组件。电子门闩锁组件安装在车辆的侧门上,包括保持构件,保持构件构配置为在主位置、次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保持构件在侧门打开时处于解锁位置,在侧门上锁关闭时处于主位置。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保持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指示保持构件处于主位置、次位置和解锁位置之一。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保持构件的致动器,其中致动器配置为使保持构件在主位置、次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与致动器电连通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指令接收指示车辆即将没电的电力信号作为输入。接收电力信号后,控制模块还执行指令接收来自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号,其中位置信号指示保持构件的位置。控制模块还执行指令以基于位置信号确定侧门开着。响应于确定侧门开着,控制模块执行指令命令致动器将保持构件从解锁位置移动到主位置来关闭电子门闩锁组件,其中当保持构件处于主位置时侧门无法上锁关闭。
一方面,电子门闩锁组件还包括线缆和滑轮。线缆将致动器连接到滑轮,滑轮与保持构件可操作地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