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9076.0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和;李江林;陆中宇;王智豪;李邦正;许灿佳;周俏汕;薛梓佳;林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锦霞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板材 拉伸 试验 夹具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固定端夹块、第二固定端夹块以及拉伸端夹块,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固定端夹块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拉伸端夹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夹块铰接于第一固定端夹块下方,所述第二固定端夹块活动连接有第一夹片,所述拉伸端夹块活动连接有第二夹片,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均至少为两组,且试验试件夹装固定于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之间。本发明试验试件的上端可转动和水平移动,试验试件的下端可水平移动,试验试件在拉伸试验前可自动对中,可确保试验试件垂直拉伸,可有效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的准确性,降低试验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使用时间超过20年的混凝土建筑,这些建筑的使用时间长,建筑时间早,存在着老化、开裂等问题,亟需加固维修。当前应用较多的加固方法一般为粘钢加固法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法。粘钢加固法是将高性能的黏接剂把钢板粘接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钢板和混凝土形成统一的整体,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法是利用环氧树脂粘结剂粘贴纤维布于混凝土结构的受拉部位。两种加固法均因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方法简单方便,施工现场大多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小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在进行加固结构设计时,需充分了解钢材和FRP材料的关键力学性能参数,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延伸率等。目前测量钢材和FRP材料力学性能最常见试验方法为单轴拉伸试验。在国家拉伸试验标准中,钢材和FRP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一般采取制作标准板材或片材的形式进行测量。测量时,能否保证试验材料与拉伸力在同一水平面和垂直面上是单轴拉伸试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拉伸仪器由于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拉伸加载头位置偏移或松动,导致拉伸力难以垂直作用在试件上,试验试件在拉伸过程中收到较大的偏心力,严重影响试验结果,致使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的误差,试验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可保证试件受力方向与拉伸方向在同一平面和垂直面上,能够准确测量试验时间的力学参数,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真实性,降低测试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固定端夹块、第二固定端夹块以及拉伸端夹块,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固定端夹块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拉伸端夹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夹块铰接于第一固定端夹块下方,所述第二固定端夹块活动连接有第一夹片,所述拉伸端夹块活动连接有第二夹片,第一夹片、第二夹片均至少为两组,且试验试件夹装固定于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之间。
本发明的用于板材拉伸试验的夹具装置,试验试件的上端可转动和水平移动,试验试件的下端可水平移动,试验试件在拉伸试验前可自动对中,可确保试验试件垂直拉伸,有效解决试验试件在拉伸试验时、由于传统拉伸仪器的老化、放置试件偏差而造成的试验数据离散性大、试验失效、试验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误差等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的准确性,降低试验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端夹块包括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连接,且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之间形成有固定孔与铰接孔,所述第一螺杆与固定孔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端夹块与铰接孔铰接。第一螺杆与拉伸仪器的夹头连接,第一螺杆与固定孔通过螺纹连接可快速装卸,第一固定端夹块、第二固定端夹块铰接,试验试件的上端可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